白居易痴情“造园”

时间:2022-05-22 12:29:32

慎廷凯,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杂文学会会长,原《郑州晚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出版有新闻专著《写真集》。2001年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白居易,是众所周知的唐代大诗人、文学家,但多数人未必知道,他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艺家”。

称白居易为“园艺家”,并非溢美之词。白居易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而且多才多艺,还研究绘画,写过画论,研究过音乐,能弹琴歌舞。他喜欢鉴赏园林,在他大量的“闲适”诗中,充分反映的自然美学园林思想,既对中国后世园林产生着影响,也影响到东瀛日本早期园林的发展。经考证,他一生还有过造园实践,曾造过四个园,即在任期间所造的祖籍陕西渭南下封县东紫兰村的“乐天南园”,江西庐山的“庐山草堂”,重庆忠州的“东波园”;卸任之后,修造的洛阳履道坊的“池园”。因而,称白居易为“园艺家”可谓名副其实。

在这四个园林中,白居易对洛阳履道坊宅居的池园情有独钟,因为他毕竟成长于中原大地。其祖父白任洛阳县主簿时,娶妻生子,连任巩县令时把家搬到新郑。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新郑县东郭宅,童年和少年在河洛地区生活。十五岁以后,长期在符离、江南、洛阳间颠沛流离。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在洛阳买下履道旧宅。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回洛阳定居,在龙门伊水之畔度过了十八年的晚年生活,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履道坊宅居的“池园”,是他一生经营和游赏时间最长的私园。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个朝代的。长期的经济文化繁荣,曾带来了营造园林热潮。尤其是隋、唐、宋年间,洛阳的林苑、宫苑、郊园以及私家园林星罗棋布,达千余处之多。引水穿城,城苑一体,满城皆园,使得隋唐洛阳城成为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园林城市及山水都城。史载,仅在隋唐两代,私家园林就有百余处,其中拥有名园者,如唐朝名相裴度以及牛僧儒等卿相、文人。白居易的履道坊“池园”,虽不及皇家、卿相的园林豪华气派,但作为文人私园,倒也独具特色,在洛阳颇有名气。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正如现代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所说:“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郊园多野趣,宅园贵清新”。白居易是一位文学大家、诗人,见多识广,且有着浓厚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形象思维。他所购置的履道坊宅园,虽然本身就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但他并不因循守旧,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吸收苏杭等南方园林的精巧灵秀特色,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葺改造,使其成为一处巧小精致的水景园林。据他在《池上篇并序》中记载,“池园”的规模并不大,“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在此不大的地面上,他因地制宜,扩建了一个四五亩大的水池,在池中建了三个小岛,岛间有高桥和平桥相连,岛上有封闭式的亭阁,可在其中读书、饮茶、卧宿。池东有粮仓,池北有书库,池西有琴亭。园西边与伊渠相接,构有小楼,楼下砌有小堰。伊水引入园内,有白石砌的小滩,谓“西溪”、“南滩”。 院内绿化也非常之好,南面有翠竹,池北有老柳,池中有白莲,岸上有古松、老榆,园墙边有梨树,草地上有黄菊。如他在《池上篇》诗中所写:“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其中,白发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正是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白居易时常与刘禹锡等好友相聚,饮酒作诗,十分惬意地度过了晚年生活,还写出了许多借景抒情的诗篇,其中有些就是他对于此园景致的描写,如他在《新小滩》中写道:“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鱼竿;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严陵七里滩。”乍一看不过是一首山水诗,但他并非沉醉于其中,而是借“小滩”寄寓自己对园林文化的挚爱,同时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所谓的“七里滩”,指的是东汉时的严光(字子陵)早年随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而刘秀称帝后,他却不肯出仕,隐居耕读于富春山下,后人谓其垂钓处为“严子滩”。诗中的“严陵七里滩”即指“严子滩”。

白居易一生品行高洁,在任期间体恤民情,晚年虽钟情山水,却依然心系百姓。他定居伊河之滨的履道“池园”后,看到龙门“八节滩”的船夫行船之苦,便倾尽家财,捐资疏通伊水险滩,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也使得龙门山水风景更加引人入胜。在他临终前,还特地留下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欲与洛阳山水永世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安葬在龙门香山北侧琵琶峰。园中有“唐少傅白公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辟为公园,是龙门风景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如今的“白园”,已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白园”沿龙门东山的青谷而入,绕琵琶峰而建,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建筑颇具唐代风格,庄严肃穆,质朴典雅,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园中的景观,围绕白居易人品诗风而设,明山秀水,花木树石,亭台楼阁,碑碣廊庑,无不体现出诗人性情、大唐风采,堪称“天人合一“的特色园林。

虽是初冬时节,到此参观、瞻仰的国内外游客仍然络绎不绝。笔者来到这里,试图探寻白居易晚年曾经居住过的履坊“池园”,但岁月无情,已是踪迹难觅。然而人们来到这里,仍可寻找白居易生前居住过的环境,品味他高洁的人生,亦可跨越时空,走近诗人并与之进行心灵交流。

上一篇:坚守传统亦须角力 下一篇:陈志朋:再见,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