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时间:2022-05-21 11:21:30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摘要: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东北地区海陆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因此,要着力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作者简介:宋志强(1972-),男,锦州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硕士。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44-02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200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这不仅为进一步加快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继续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东北地区步入全面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每一个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沿海的带动。深圳的开发开放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率先崛起,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长三角”地区跨越式发展。纵观世界著名的工业经济带,一般都临近沿海,港口与工业区融合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唯一的没有大规模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带。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培育和完善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进而带动东北地区的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二,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将进一步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能够有效转变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能够推进东北地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是能够继续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东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辽宁沿海经济带能为东北地区创造更加有利的开放环境,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必将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第三,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沿海港口资源,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可以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有利于做大做强优势工业。通过鼓励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二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支持和引导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逐步构建完成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三是有利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快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和安全防控体系,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第四,有利于东北地区海陆互动发展机制的形成。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煤炭、木材、铁、贵金属等;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包括农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这里聚集了多所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这些都为东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互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东北腹地地区可以抓住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拓展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而沿海地区也要充分利用腹地的优势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有效互动将成为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实现东北地区早日振兴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点任务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关系到东北振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要集沿海六市之力、集辽宁之力、集东北之力、集全国之力加以推进。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发展港口经济,促进区港联动,鼓励“飞地”经济和特色园区发展,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3种类型的开发区,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推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互利共赢,鼓励黑、吉、蒙设立沿海飞地和具有飞地意义的特色园区,完善“飞地经济”的政策以及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对沿海地区的整体开发,发挥港口经济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通过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第二,以大连为龙头,加快整合沿海港口群,推动大连早日成为东北亚国际自由港。以大连保税港建设为契机,以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突破口,整合沿海港口群,形成大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群联动发展的态势。争取大连的“北方香港”自由港地位,给大连更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通过构建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腹地保税物流中心为节点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使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在东北振兴和大连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牵动、辐射和示范作用。同时,做好长兴岛、锦州、营口、丹东等组合港与大连保税港区的衔接,即以保税港区作为龙头,构建复合型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建设国际远洋集装箱干线港、中转港和枢纽港,重要资源储存及转运基地大宗散货、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逐步实现主枢纽港资源整合发展,形成东北沿海港口群发展的合力,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第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交通路网建设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科学规划建设沿海与内陆联动发展的通道,重点建设滨海公路、疏港公路,以及哈大客运专线等沿海地区与东北腹地联通的铁路建设项目,进一步统一东北区域路网建设,建立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和物流网络。加强宜港岸线港口码头建设,对各港口的主要功能和发展方向进行更高层次的协调,要以大连为中心,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货种的港口体系,寻求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支线航空,扩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更新改造丹东、锦州机场。进一步加强电力、水利和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四,以东北腹地优势为依托,构建良性互动格局。依托东北腹地各类资源,逐步建立沿海与东北腹地之间有效衔接、良性互动、互为支撑、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成立大东北区域层面统一协调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的政府协调机制,逐步形成以中央政府指导、地方政府协调和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参与、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二是努力健全东北经济区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局限,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各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共同市场和一体化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三是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组建发展区域性联合商会或行业协会,联络地区内主要企业,沟通行业信息,筹划行业内或跨行业的企业合作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有关活动。

第五,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改革、改制和重组,在东北地区培育一批相互参股、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一是推进跨区域的企业重组,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跨区域大型企业集团,这对于东北地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至关重要。沿海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区位、对外开放、城市环境等优势,积极主动地推进跨区域企业重组。对于有吸纳实力的大型企业,应该积极吸纳腹地的企业加盟,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同时,鼓励腹地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到沿海地区收购和兼并企业。二是积极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加快对沿海地区国有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积极吸收腹地的法人或自然人入股。要把东北经济区内的上市公司作为重点,吸引这些上市公司到沿海地区投资,收购企业,拓展事业,争取把上市公司的总部或开发机构、营销机构吸引到沿海地区落户,使沿海地区成为东北经济区上市公司的决策中心和营销中心。三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东北地区扶持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使其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开展跨国经营,成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营骨干企业。总之,通过培育利益共同体,使企业成为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主体,加速推进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杜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9,(02).

[2] 范恒山.把握时机 努力开创地区经济工作新局面[J].财经界,2009,(04).

[3] 李靖宇、薛锋、孙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16).

[4] 潘中毅、支大林、韩建雨.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5]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BD/OL].www.省略/zt/dissertation/finance/200912/t2736401.htm。

上一篇: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 下一篇:石河子与玛纳斯的煤炭化工业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