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21 08:54:43

初探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郊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如何拓展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为例,就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一初探。

关键词:城郊经济;发展途径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势必造成城郊农村耕地资源的迅速减少,从而打破了原有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地处毗邻城市的城郊农村充分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城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为例,就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一初探。

一、城郊农村经济工作现状及问题

由于城郊一般处于主城区的部分,城市的发展势必限制了城郊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只能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拓展。如海门街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主城区椒江东部,下辖10个社区、16个行政村,属于典型的城郊农村经济。近年来,随着台州市主城区的快速发展,海门街道的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变化,农业在整个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2012年,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50456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761万元,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55%;第二产业收入47484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4.11%;第三产业收入2695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4%。尽管近几年各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普遍存在协调性不强、统筹性不够等问题,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高效农业发展受到制约。以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为例,先后被市、区征用土地达19800亩,占街道耕地总量的82%。由于城郊农村一直沿续农村有关的政策和体制,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仍有指令性的任务,发展高效农业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同时,因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城郊农民种粮的积极不高,而想发展高效农业又受到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二是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城郊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由于失土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适应能力差,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加上部分失地农民依靠房屋出租以及村集体经济分红,自以为生活已有着落而不思长远之计,不愿从事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从而更增加了城郊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

三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如海门街道第三产业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4%,大多集中在传统的运输、商饮、服务业,且往往是失土农民自找门路。在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组织引导失土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缺少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持,因而第三产业不但发展缓慢,而且经济收益不尽人意,又反过来影响了失土农民向三产转移的积极性。

二、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然带来上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要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上对城郊农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又要看到城郊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城市经济联系紧密,为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只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应地制宜不断探索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就能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我认为实现城郊农村经济发展至少有以下几条有效途径:

1.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充分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设施蔬菜、精品水果、特色园艺、规模畜禽、特种水产等城郊型农业,推广实施工厂化栽培、精准栽培、设施高效集约化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做好农产品销售,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酒店、食堂对接,积极探索农超合作平台对接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原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机关、学校、酒店等零散、小额、短期合作,转变为合同、订单式的大数额长期合作,努力使城郊农民具有稳定的收益。

2.不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要从城郊农村和毗邻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双赢”发展,尤其要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及新型种养模式,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从生产到加工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如海门街道2012年底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产值达955万元;农业企业5家,产值达3800万元,税利165万元,其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台州市江南饲料有限公司、台州市联民农产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获得“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尤其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用于技改建设项目,今年建成后年销售额可从原来的2000万元预计提高到1亿元以上。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进一步推动城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而且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既加快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向城郊农村辐射延伸,又加快了失土农民向第二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要突出服务业中心地位,坚持打造商贸物流新优势,充分发挥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兴城郊”战略,促进城郊服务业的大发展。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商贸经济,加快商贸业集群布局,打造核心商圈。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充分运用现有商务设施和场所,积极探索引进电子商务、休闲娱乐、连锁经营、创意设计等产业,全面提升城郊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满足和方便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城郊与城市交通便捷的优势,搭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物流平台,为发展壮大物流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要继续提升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度假村、“农家乐”等传统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使城郊成为市民假日乡村旅游的好去处,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

当然,城郊农村由于区位、产业、消费习惯等不尽相同,在发展城郊农村经济中,既可汲取各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探求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才能实现城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应按照党的十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政府除了加大“三农”资金的投入,确保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外,还要重点在城郊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指导服务上下功夫,以保证加速城郊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推进城郊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在股份合作制的框架内引入先进管理理念,逐步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城郊农村逐步向城市化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2.努力培养新型城郊农民队伍。加强城郊农村失土农民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区分不同的岗位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重点以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岗位培训和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主专业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使城郊农民更好地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3.强化城郊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好城郊农村经济发展蓝图,统筹城郊农村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配罝,确保农民真正得实惠。同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村入户了解民情,积极破解难题、寻找方法,为城郊农民及时提供政策、就业创业环境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民向城市集聚,实现城郊农村城市化、城郊农民市民化,使城郊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马玉玲.关于加快发展城郊农村经济的调研报告[N].中国敦煌·敦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1.11.28

[2]丁颖骆建艳.浙江城郊新农村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初探[J].北方经济.2008年第21期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新途径 下一篇:传统装饰龙纹对现代设计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