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的表扬艺术

时间:2022-05-21 07:19:50

浅析幼儿的表扬艺术

摘要:赞扬和鼓励可以让幼儿充满自信,战胜困难,不过,适时、适度地批语教育也同样可取,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让其他的孩子引以为戒,但是有一些经验缺乏的老师通常赞扬孩子的时候,大多只是采用“你真棒”、“你真好”等概括性的词语对幼儿进行表扬,不过,一味的、模糊的语言来夸奖幼儿园,其效果是不理想的。只有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对幼儿园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表扬 批评

人人都喜欢受表扬,受表扬是人的一种需要。没有赞美,人会产生失落感,这一点孩子也不例外。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表扬是肯定、强化孩子好的思想、行为,鼓舞、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促使他们获得喜悦、满足、自尊、自我欣赏等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

一、表扬要以内在激励为主

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指活动本身的情趣、意义对孩子产生喜悦、满足、自尊的精神方面的情感体验,外在激励是指活动后对孩子的物质报酬等。其实做好孩子是孩子的本性和愿望。有这样一个例子:聪聪回家说到同学张红考试作弊得了高分,言谈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的爸爸就想利用机会告诉孩子:诚实是人的美德,投机取巧只能糊弄一时,好成绩的背后都倾注着辛劳和汗水。就带孩子去看了一场芭蕾舞演出,聪聪看到舞台上的姐姐跳得欢快轻盈,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很是佩服。谢幕后,父子俩到后台去,看到的却是那个姐姐正抱着脚流眼泪,脚趾上还有血。聪聪很惊讶,爸爸跟聪聪说:“功夫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这情景使兴奋中的聪聪很受触动。这样的激励内涵丰富些,效果长久些。

自我激励属于内在激励,孩子学会了自我激励,便能自觉地运用、开发自己内在的“资源”,就有了取得进步的动力。海伦・凯勒说过:你一旦有了高飞的冲动,就绝不甘于在地上爬行。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找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要看到希望,不要把错误由一点黑放大成一片黑。

二、把批评变成合理的“表扬刺激”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般原则,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或者只表扬不批评,或者只批评不表扬。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并不都是对的,表扬和批评都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是不完备的,我们知道,对于学龄前孩子的表扬应该夸张些,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不能老夸张了,需要表扬,也需要该批评,不过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

我们做家长的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在批评的语句中加上暗含鼓励的“表扬刺激”,孩子就会乐意接受,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以后的学习也会变得有信心、有动力。有一个孩子上学写作业,算术写得乱,语文也写得乱,两个老师对孩子写作业乱的态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算术老师生气地说:怎么这么乱,跟蚂蚁爬的似的,并写上批语:作业写得太乱,重写一遍!!!这孩子不得不写了,但写得比以前没好多少。语文老师的评语是这么写的:作业写得太乱,你应该再重写一遍,我相信你第二遍肯定比第一遍要好得多。孩子看这个老师的评语的时候有了另外一种感觉:老师知道我能写好。孩子很高兴,写得特别好。

三、表扬要真诚、具体

有一个教育家曾说:“对于难教育的孩子,我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无可救药,而是我们教育本身,沿着错误的途径在进行。这个错误是什么呢?我们老是想着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坏毛病,我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老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关注着他的缺点,一出现缺点就要批评他。那么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次一次挨批评,他的内心会越痛苦,他就会越来越失去信心,甚至就会破罐破摔。”所以,这个教育家就告诉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发展孩子身上所有好的东西。教育家们都提倡: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目光和他平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发展水平上看待他的优缺点。孩子如果抬着头听大人讲话,就会形成一种不平等的交往。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并不仅仅是指交谈的和体态,更重要的是指不能以权威的口气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或心理活动来取得经验,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要信任和尊重孩子,用和蔼、微笑去欣赏,去倾听他的声音,用真诚的、鼓励的口气同他说话,这能让孩子感到大人对他是充满信心的。比如:赞扬时,家长应该恰如其分的表示惊讶、感动、高兴,言语表情中有祝贺的含义。有一位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后,发现李建趴在桌子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生忍不住说:“老师,李建趴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做。”这位老师机智的说:“做作业之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暝思苦想呢!相信他考虑成熟之后会提笔做的。”这种带有鼓励的表扬既真诚又具体,孩子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的自信和成功的欲望就在真诚的期待和鼓励中逐渐增强。

四、表扬要分清对象的特点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塑造差别,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是他自己。人人都需要表扬,也都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我们要让他明白,只要有进步和优点就能得到肯定和表扬,孩子得到了满足,增强了上进心,其良好思想和行为也得以形成和发展,因而应该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强化。但表扬和鼓励要看对象,比如说:意志薄弱的、自制能力差的要单独表扬,这样不会损伤其自尊心;优点少缺点多的要当众表扬,以强化自尊,增强其自信心;表现一直很好的应该侧面表扬,预示“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对一些能力较强的或骄傲自满的孩子,表扬不可过多,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一些胆小、能力较差的孩子则应该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有的孩子爱跑、爱闹,我们就要夸他身体强壮;对于依赖性强和比较脆弱的孩子,应该鼓励他的勇敢,逐步把他的依赖转化为一种自强的认知;一些孩子好胜心过强,是因为缺乏自我信心和过分追求外在标准,应让孩子发展自我支持、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孩子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学生不是缺少缺点,而是缺少优点;不是缺少批评,而是缺少鼓励。一次恰当的表扬或鼓励可能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上一篇:怎样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社会责任视角下中小企业公益营销策略的博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