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1 05:26:09

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 721013)

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论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整合二者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模式

0引言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逐渐完备,社区体育也快速发展起来。社区体育是社区内的人们利用社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但随之限制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也暴露出来,如参与运动人员构成较单一,场地所限,缺少器材等。学校体育体育资源丰富,据统计,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占全国体育场的75%,但利用率并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更好的发展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既可有效整合二者资源,又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1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体育参与人群较单一,老年人居多,年轻人较少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健身意识也在不断高涨,但真正长期坚持的人数不多,多以老年人为主。在校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还要参加的各种各类的补习班、才艺班,课外时间更加紧张,加之电脑的普及,很多孩子喜静不喜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较少。青、中年人工作繁忙,参与健身人数较少。

1.2 体育活动项目较少,活动设施简单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多为慢跑、太极拳、健身操、活力球、秧歌等项目,适合中老年人群开展,但对其他年龄段人群吸引力不足,不够多样化。各社区活动设施多为无偿使用的简易健身设施,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较为齐全,老旧社区设施损坏情况严重,多半不能使用,造成居民健身活动不便。

1.3 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少多数社区居民反映社区内无健身指导员,有些社区即使有,也是业余体育爱好者充当,业务水平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仍很缺乏,每2000居民才能有1位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与我国居民的体育需求仍有很大缺口,需尽力解决。

2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活动项目较为多样化,但多数不适于社区内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项目较多,球类、田径、操类等,但多数活动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器材保证才能开展,而孩子们回到社区,活动空间有限,体育资源有限,很多活动无法开展。而社区内进行多的项目如轮滑、滑板、自行车等,学校内无法进行。

2.2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学校多建在社区内,学校的教学环境良好,体育场馆、设施充足,但课余课下并不对外开放,以至于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低。而社区内体育场馆较少,严重满足不了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应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2.3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社会利用率低学校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知识能力,高校的体育院系学生也是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后备力量,但教师和学生走入社区,服务于社区的人数不多。这一方面与社区体育指导员在我国属于无偿服务,另外社会价值的定位也未成形,以至于多数教师、学生虽有满腔知识,但回报社会,义务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社会利用率低。

3构建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策略

3.1 优化的管理机构,直接对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模式进行管理在我国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分属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学校体育归教育部门管理,社区体育归体育部门管理,二者的管理问题是建立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必须首先解决的一大问题。应优化的管理机构,成立直属管理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组织部门,以加强一体化后的立法、执法、监督、检查等的实施问题。

3.2 学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的表现主要在体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体育资源面向社区开放,可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加到体育健身的洪流中来。场馆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体育场馆的管理费用、场地器材的维护、修理费用,可以补贴的形式,由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对学校进行专项的资金扶持。

3.3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活动项目融合学校体育的教学项目应结合本地社区体育开展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生进入社区活动时仍能与学校体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还可加强学校、社区的文化、体育联系,在学校的运动会、体育节、体育周时,可以邀请社区体育组织前去表演,交流,既加强了二者的联系,又可带动社区体育项目与学校的融合。

3.4 提高社区体育服务意识,促进学校人力资源进入社区鼓励体育教师、体育院系学生进入社区,服务社区,为居民体育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应通过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组织部门制定标准,给予相应报酬,并肯定其社会价值。通过这些途径,以带动更多的体育人、体育爱好者加入到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来,壮大我国的社区体育指导组织,促进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琳.浅析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助力[J].改革与开放,2009,(06):170.

[2]刘文芳.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体育文化导刊,2007,(06):68-70.

[3]季彦霞等.和谐社会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31(5):49-50.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引入“三二一快乐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大学生性教育的SWOT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