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美学思考

时间:2022-05-21 05:10:06

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美学思考

摘 要: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其独特的陕北特色和精彩的伴奏带了给我们美妙的听觉享受,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美感同时,更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大量的叠音词和比兴手法深深的拨动着我们的心灵。四十年来,多位歌者演唱,改编为多种版本并经久不衰,原因何在,本文就歌曲本文的审美意象和歌曲的长久生命力论述。

关键词:审美意象;民族气息;文化心理结构;慢变因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22-01

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创作于1971年,1972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并由中央广播电台首次播出。后被改编成钢琴曲,二胡曲等多种音乐形式,本文以杨巧领唱唱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基础论述。

一、歌曲本文的美感分析

(一)伴奏和间奏

引子部分以高亢嘹亮的笛子独奏开始,旋律悠长,宽广,营造出一个带有陕北民族特色的情境,一种空旷又真实,具体又无垠的空间。笛子特有的音色营造出了陕北特有的空旷,凄美。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和长笛不同,长笛多用用金属制成(为白铜、纯银、铂金亦不罕见,也有木制的,少见),而笛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骨笛和玉笛等)加上有笛膜对音色的润色,音色柔和、悠扬。引子之所以能营造一个优美的世界是基于音乐艺术的特殊功能,尤其是器乐,更能引发人的“想象”。正如门德尔松强调的“‘想象’是一种直接的不用通过任何媒介的情感活动――一种物体可以直接激起某种感受不需要反思的情感活动,音乐成为它最好的榜样,因为它只需要一种直接的活动及音响的组合,就可以对听众传达一种灵魂状态,根本不需要用思想分析其中的因素。”笛子以其特有的音色演奏出悠扬的旋律,使听众无需其他辅助,直接就可以进入一种审美意境中――游弋而畅快,达到一种畅神性愉快,亦是一种空灵的境界,“空则灵气往来”。

间奏――乐队用强音和跳跃的音符,加上附点的运用奏出热烈欢快的场面,是承上启下的部分,如果前面是远景的话,那么间奏部分则是近景,更加重要的是气氛的刻画,情绪的表现,表现出陕北人民情动无比,形象则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此部分虽短,但在整首歌曲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本首歌曲描绘了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盛开,军民欢歌乐舞的情景,唱出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用“声音意象”表达了比有歌词的具体内容的方式更真挚的感情,其中既有景、更有情令陕北人民朴素的情感无比真实。

值得一提是,“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满天的乌云”其中的小间奏,虽然只有六小节,但要表达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当初作者们创作时本来有“知心话飞出心窝窝”之后的知心话:“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白天黑夜都想你……”等四五段词。整个中段的音乐比较欢快,而要说的知心话却比较沉重。而且会影响歌曲的整体性,作者在此处采用了无“言”胜有“言”的办法。用了一个间奏转渐慢便直接到“满天乌云风吹散,来了晴了天”。这样,千言万语就都在这不言中了。

(二)合唱部分

第一部分领合首先是嘹亮、甜美的女领唱出“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陕北人民喜欢使用叠音词,尤其是信天游中使用频率更高,这种叠音词的频繁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朴素、形象突出而鲜明――“一道道、一杆杆”。如果说单纯的器乐营造出更多“想象”的内容,意境的话,那么歌唱便使这些内容具体、真实。“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如果单从字面意义理解,是对景物的描绘,但后面“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与前句结合,那么 前句不在是单纯的写景了,而重在写情了,对情的描绘凸显了出来,欣喜、激动 之情完全胜过了景物的描绘,“意像”进入了第二层,随之而至的还有“务头””“‘务头’是指 精彩的文字和精彩的曲调的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精彩在‘眼’,诗中也有‘眼’曲终就叫‘务头 ’”其中务头不是山、水和红军 ,而是衬词和句末的字尾(呦和北ei、),继而“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也同于前句字尾(枪ang、壮ang)为“务头”重于感情的表达(声音意象)超越歌词本身的内容――形式超越了内容,情感的表达建立在内容上但又超越了内容,艺术是要有超越性的,如果没有超越,那就不成其为艺术了。

歌曲中开始和结尾部分都部分采用了领合的形式,合唱重复领唱的歌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超越和发展,如果说独唱部分是点燃了我们的热情那重复的合唱部分则是又加上加上了一把干柴。

轮唱部分表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现实场面,其中既有具体内容“千家万户把门开……热腾腾的油糕……围定亲人热炕上坐……”又有大量的衬词“哎咳哎咳哟,儿呀儿来吧呦”具体内容的歌词饱满热情,衬词则突出了情感升华了情感。所谓“实则精力弥满。”

二、歌曲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浓郁的民族气息

1、民歌题材

歌曲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歌曲取材于信天游和《女孩担水》。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2、叠音词运用

叠音词,一首诗歌或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只用一两个也许没有明显的感受,可是一旦达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一般来说,会有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文气流畅的作用;有着力刻画、突出特征、触发想象的作用;也有舒缓语气、凸显情态、抒感的作用。那么,民歌中的叠音词更是使抒情诗歌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

3、比兴手法

歌词结尾处采用了典型的比兴手法。“比者,以彼者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千里雷声万里闪”比喻“革命力量大发展,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出和映照“领导咱打江山”。歌词中结尾不用“干革命”而用“打江山”是陕北人民真挚、质朴的情感表达。不仅从内容上达到了歌曲的最高潮,而且歌曲感情上也到了最顶点,歌词旋律虽与前面相同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升华。

(二)几经改编并长久不衰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发表以来,先后有多位歌唱家以及通俗歌手演唱,并改编成了钢琴、二胡、古筝等多种版本,时至今天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秘密何在。一首四十年前的创作歌曲还是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热情。一台名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陕北民歌经典歌会一度爆冷门,首演前十余天,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个人认为是歌曲深深的触动了文化心理结构的慢变因素,时代在变化,但长期以来积淀在人们心中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没有太大变化,流行歌曲能给我们带来短期的欢愉和放松,但很快又被我们忘却,唯有艺术永恒长存,可能我们会在华丽的外表,暂时的、迷狂的感官刺激而迷失自己,但只要一旦艺术 拨动我们的心弦,我们久违的热情 就会像潮水般汹涌,像阳光般炙热,像走失多年的孩子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那种火热的感情不是表面和暂时的,而是由心灵深处而发的。因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因为它时时都融动着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慢变因素,造成种种其自身无法理解和无法言传的神秘感受。失去了这种感受,人类就离开了人类作为以力量的崇高境界。”[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第117页]

三、结语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凝聚了深刻民族内涵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民族歌曲永恒的生命力朴素、自然又深邃最能触动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中华书局,2003.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朱熹《诗集传》诗经卷之一.

[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曲作者刘峰的创作回忆文. baike.省略/view/649488.ht m.

上一篇:初探艺术歌曲中音乐和语言的结合 下一篇:浅析舞蹈中的情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