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时间:2022-05-21 11:42:39

浅析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高职类院校中,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推行,人文教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成为当前教学领域新的发展态势,对于高职类院校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人文教育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中人才之间的竞争程度愈发激烈,广大用人单位对于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为现实的要求,即既要有相对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是由于高职类院校受到应试教育、社会多变环境以及生源 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的体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概念概述

所谓的人文就是指人类生活的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同文化因素相关联的现象,通常,我们会将那些能够提升人的精神与素养,优秀的或是有一定价值的文化都列入到了人文教育的范畴之中。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通过掌握一定量的人文科学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内在气质与精神风貌,也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思想品位、思维方式等,同时还包括了个人的人生观、人际交往与价值观等诸多层面的个性品质。因此,根据人文素养的概念可以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即: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而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是通过传授人类先进优秀的价值文化等或是知识传授的方式或是环境熏陶的渠道等使人的内心气质、修养与人格等都得以优化,从而使这种形成的素质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且内在的良好品质。

通过以上概念分析可以得出,人文素养最为基础的部分便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涉及众多学科如文学、艺术、历史环境、心理学与伦理学、政治学与哲学等;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素养中的较高阶段,包括了个人的理想与信念、道德与人格等。因此,要想真正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仅仅依靠人文知识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也要同时进行。

二、我国高职类院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路径

(一)注重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度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导者为教师团队,而其决定性力量则是学校中的领导,他们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定位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在高职类院校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较好渗透,应当充分做好院校领导的思想沟通工作,从而引起领导思想上的重视,毕竟体育科目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是难以同专业课程相比的,学校领导要将体育教学纳入其工作计划之中,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建设发展规划,为体育人文教学在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体育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的人文思想教育,重视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在学科教学乃至学校发展的突出地位,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并能够合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实提高。

(二)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传统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压抑,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教学等新模式,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切实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教学渗透出来的人文精神内涵,提升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课程规划,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渗透更多的人文精神因素。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内涵

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与技能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样,高职类院校中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说,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体育类院校或是相关体育类专业,都比较擅长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这是同其学习经历紧密相关的,这可以说是体育教师自身现有的教学优势。然而,体育教师在人文社科类知识的汲取与掌握程度上如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却相对陌生,接触也明显较少,并且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人文类知识缺乏明显的兴趣与热情,这也就导致了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客观全面认知自我,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文精神内涵如关于社会与人生的正确看法,从而培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道德榜样,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当前高职类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即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对于教师在理论知识与专业运动技能的教授成果予以考核,同时还应当秉承人文精神内涵,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如学生的运动素养、兴趣爱好等融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往往只是针对体育成绩、教学任务完成度的一种考核,相对片面,且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心理素养、团队意识等人文精神的考核有所忽视。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的。

参考文献:

[1] 陈占通.人文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大众科技.2014(04).

[2] 田德玲.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09).

[3] 王玉栋,王然芬,朱春玲,王鹏.应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石家庄职业技.

上一篇: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念对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 下一篇: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与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