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快速成长策略

时间:2022-05-21 09:43:32

地理教师快速成长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创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加速培养青年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了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说明了名师在培养新教师过程中的指导与带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本校优秀教师资源,坚持不懈地开展对学科青年教师的指导活动。而较全面的指导就是坚持集体备课。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这个方针,能快而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本文主要以地理学科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集体备课活动对青年教师的作用。

一、开展地理备课组活动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特点及其基本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明确规定“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如下几个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间要把握如下几点(1)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2)地理课程要体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3)从学生特点出发,注重实践,注重理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施“可持续地理能力的教学”。

高考对中学地理教育的要求

作为文科学生高考的一门学科,地理的难度相对较大。首先高考对于地理学科的要求是内容多、知识多、联系广。这也就要求从事毕业班教学的地理教师必须对整个地理知识有系统的把握。仅此一点对与新教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每个新教文科毕业班级的地理教师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其次就是高考对地理能力考察的要求较高,有部分甚至是教材知识基本不涉及的部分,又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新教师如果没有名师的指导和带领,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将会十分困难。

二、做好常规工作,创地理备课组的特色

教学常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分析考纲,这是考试的指挥棒;分析教材,考纲的知识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集体研讨,制定详细的上课方案与策略,及知识点讲解的难度与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参与教师都要提前准备,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做好基本常规备课的基础上,创建出自己备课组,学科组的特色

1、使课堂的“共性“与教师“个性”统一

集体备课是让教师就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争辩和交流,从而达到发挥集体智慧的目的。这将有利于教师通过思想碰撞,萌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便拓展教学思路。备课组集体备课从“过程和结果”上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把“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最具实效的做法”等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教师之间传带的功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在有经验教师的引领下,青年教师可以不断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从而促进理念的提升,视野的拓展。

2、使“集中”和“平时”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经验的生成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各有差异,因而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关注点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就要求在备课的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应该把“集中”备课和平时“交流”完好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出现了备课组活动模式化和备课形式固定的现象。由于每次集体备课都会事先拟好讨论内容和备课内容,并指定中心发言人。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既能够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又能够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只靠集中固定的时间,有些问题是不能够真正及时地解决。

3、使“课前”和课后的“反思”统一

在新课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很重视课前备课这一环节,这就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实现合理的划分课时以及知识含量和能力密度的均衡。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一般都能够在集体备课中充分酝酿,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益奠定了基础。课前的集体备课和教师自身的精心准备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和保证,而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具体上课时,对教学的某一环节上会有新感觉、新看法,也就有可能产生创新点;在不同班级上课时,因为学生的不同,教师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能就会有新方式和新亮点。

四、从强调“形式”转变为“形式”和备课“内容”的统一

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力、观点的理解都会受到各自的经验背景、生活阅历、文化基础和独特感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方面的综合影响,对同一内容和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理解,仅靠统一规范的集体备课这种形式,是难以适应教学要求的。

有人群,就有交流,就有合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教学是一门科学,其科学性就体现在求真上,也在于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学规律上。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有很大的干劲,善于思考,较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缺乏经验,缺少从事教育教学基本的知识。因此,如何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常规要求,是需要各个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个人认为,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指导下的探索,如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指导下的学生探究一样。我曾阅读过不少介绍优秀教师成长的文章,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这些教师的成长是在他们进入教学岗位后,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或一批德艺双馨的老教师,他们在做人和教学上深深地影响着新教师,也正是他们的热情关心和精心指导,才使得新教师取得较大成绩。这更多地得益于相互之间坦荡的交流和集体的研究,得益于学校所形成的研究氛围。作为教学研究形式的集体备课自当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与上海教育发展》张选平、王正平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2]《新课程中地理备课组活动的问题与思考》陈立新

[3]《如何看待集体备课》 网上论坛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下一篇:打造学生喜欢的和谐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