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5-21 05:30:45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并在全球的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新的发展。文章从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师角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体制和办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全球的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社会变革。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资源也成为了一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也使我国的教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教学信息化并不仅仅是将信息网络技术简单的应用于高等教育中,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层变革。这种来自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师角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体制和办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变革,将会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从而通过大量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1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

教学思想也成教学观念,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发展等发面的观点与看法,以及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等。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高等教育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的传递有了新的变化,它从工业时代的复制模式转变为在充分尊重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并使之与社会价值相协调。而教学质量也从原来只通过所学知识的多少以及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来进行评价,变为了新时期的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来考核。也就是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相结合起来,从而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有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高校开始对多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充分重视起来,增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保证。

1.2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授课过程多媒体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评估智能化,教学环境虚拟化等方式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探讨,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这种转变,最大的特点是学习资源更加随意,并且更具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更加便于学生获得。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也有利于全球信息的共享以及知识的再生、传播和普及。同时可以对全球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共享,此外这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处理,可以培养自己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的谈论协商,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实践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不仅使的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活泼高效,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即通过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以结果为主转变为以过程为主,以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能力为主,将学生获取信息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衡量尺度,以促进培养全面性人才。

1.3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师角色上的转变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瓦解了教师在教育体系和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多样化,而教师则正在受到能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上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指导和鼓励学生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本之外,让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将课程设计多元化,让教学管理技术化,将教学交流网络化,从而从多发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于此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减轻负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研究中,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研究型教育人才和学习型教师,让自己能够全面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1.4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变

信息资源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首先要建立新的学科框架和专业体系,将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文历史的教育相结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理论的思维形式,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理想教育,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到应有的知识与技术,同时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全的人格。其次,还应当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加工能力,使之能够独立识别和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创造和传递,并最终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批判的治学精神,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新的教育目标,例如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情商教育创造教育等,引进新的教学技术来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全民化、个性化,培养独立自主的创造性人才。

1.5我国高等教育在运行体制和办学模式上的转变

在我国,国家以及政府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也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制的办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发展,但同时也让国家和政府负担更加沉重。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正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需求也为网络大学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所谓的网络大学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收取较低的学费来为人们提供专业有效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教育的全民化,也可以为国家以及政府减轻负担。

1.6我国高等教育的其他转变

我国的高等教育出了上述几种方面的发展外,还有教育资源类型的转变,即信息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这包含了多媒体课件,网络教程,VOD视频点播等多种信息化的教学素材。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让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名校名师的国际化。

此外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人才观和考试观的转变,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数字化和终身化。

2结语

全球范围的信息化让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多方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次历史性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探索新型办学模式,建立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育过程以及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并为我国培养出有文化,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孟h.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国际化与信息化[J].无线互联科技,2013(6):78-81

[2]肖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大学学习变革――第十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1(5):98-101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如何在家庭中进行音乐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