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临近警示钢铁信贷总量控制

时间:2022-05-21 03:52:15

拐点临近警示钢铁信贷总量控制

钢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使得行业周期与整体经济运行联系紧密。在宏观经济增速可能由于资源价格和美国经济衰退而放缓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利润在3季度出现明显回落。除了固有的季节性因素外,钢材消费临近拐点的可能性也不能忽略。而钢铁企业当季的销售利润率已明显低于去年,甚至低于前年的同期水平,显示企业目前面临的成本压力前所未有。

前3季度,超过80%的新增钢产量被用于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随着欧美反倾销和反补贴威胁的现实化,行业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生铁和粗钢增幅可能完全转嫁到国内市场,动摇目前成本而非需求推进的价格体系。

尽管今年以来钢材价格累计升幅也达到20%,但不论是采用长流程或短流程的生产商,产品价格都无法跟上铁矿石或废钢价格的涨幅。如果再计入生铁、海运费和焦炭,即使是宝钢、鞍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对市场和政策波动的控制能力也在削弱。

事实上,支撑全国钢材(平均)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此前线材、螺纹钢等建筑钢材出现了明显供应缺口。虽然目前建筑钢材库存处于较合理水平,但正处于调控之中的房地产业,随时可能出现地域性的需求波动。而汽车、家电、电力等主要下游行业,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信号,难以出现需求放量的态势。

从全球钢铁工业的历史看,高昂的退出成本是导致供给过剩的直接因素。目前可以观察到的迹象是,今年初预定的关停落后产能目标仅实现了40%左右,这不仅打破了此前逐步收缩产能的预期,还可能导致突发的政策压力。

除了现有产能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海外钢铁巨头加快对国内市场的渗透,也成为供应持续增加的早期信号。值得警惕的是,阿塞洛―米塔尔对东方集团的收购,以及浦项制铁在国内的扩张计划,是否打开了一扇加剧产能替代的大门?

一种周期性模型认为,钢铁业从“高成本高钢价”向“高成本低钢价”的转变,意味着将进入行业低谷。如果将时间跨度拉大到10年甚至更长进行对比,目前还不能得出“高钢价”的结论。但在前所未有的高成本背景下,今年以来的相对涨幅确实具有这一阶段的某些特征。此前宝钢下调4季度部分产品价格,至少说明钢材价格相对于原材料涨幅是不稳定的。如果明年1季度市场未出现提价信号,行业可能就此进入调整期。

而针对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研究表明,钢材消费顶点一般位于人均GDP13000美元附近,人均消费量峰值约400公斤左右。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考虑,钢材消费顶点对应的工业化进度可能更加提前。最坏的情况是,国内钢材出口渠道完全收紧,中国重新回到钢材净进口国的局面。在出口接近停滞的极端假设下,以今年4.8亿吨左右的预计产量粗略计算,国内人均钢材消费将达到330公斤左右,意味着距离钢材消费的拐点已经不远。

上述两种模型都揭示了行业景气度反转的可能性,对于中长期为主的银行贷款期限匹配提出了警告。笔者认为,银行需要在确保优质企业贷款余额的基础上,控制钢铁行业贷款总量和增量,及时制定可行的清收计划,并在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中充分体现前瞻性和审慎性。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上一篇:成本压力下,警惕钢铁企业助推通胀 下一篇:个体理性创造了当前的集体非理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