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5-21 02:51:18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评价J波预测STE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STEMI患者按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14/3811/62,P

【关键词】J 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中国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59-02

研究发现[1],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甚至猝死与J波的存在密切相关。但关于STEMI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分析STEMI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以探讨STEMI超急性期J波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心内科住院、临床确诊的STEMI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WHO制定的标准,且均在急性胸痛等症状发作后10 min至3 h内并具有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按照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两组:J波组和非J波组,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无低温、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等合并症。诊断J波必须具备以下4条[2]:①J点抬高, J波形成(时限超过20ms,振幅大于0.1mV);②J波和抬高的ST段与T波上升支融为一体,且呈弓背型抬高; ③J波存在于相关的2个或以上导联;④QT间期正常(≥350 ms,且≤440 ms),并常伴T波高尖。心电图仪采用日本光电ECG-9130P型心电图仪,记录18导联心电图并持续心电监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义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频率在230bpm以上的单形性室速;心室率逐步加快的室速,有发展成为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的趋势;室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多形性室速,发作时伴晕厥;特发性室性颤动和(或)室性扑动。

1.2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 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J波组与非J波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表1)

100例入选患者,30例出现J波(38/100)。由表1可知: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梗死部位J波组前壁、2个部位以上梗死比例显著高于非J波组(P

2.2心律失常结果比较(表2)

由表2可知: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14/3811/62,P0.05)。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STEMI超急性期合并J波发生率38%(38/100),与国内王东琦等研究相似[2、3]。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的交点,是心室除极的QRS波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当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幅度,持续一定时间,并呈圆顶状或驼峰特殊形态称为J波。它的发生机制,不同的学者曾有不同的解释,针对与AMI超急性期可能是由于心肌细胞急性缺血,导致氧供中断,代谢输送停止,引起一系列的级联病理生理事件,主要是因为内向电流(Ica,INa)减少以及外向电流、尤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增加,由Ito引发的动作电位穹顶的压低在心肌缺血时不如外膜显著,因而两者之间在动作电位的1位相和2位相之间产生了跨壁电位差,导致心电图上的特殊改变[4]。

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一直是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T波交替等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都曾成为心电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AMI超急性期并J波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14/38),其可能机制为:由于如上述心肌缺血时,细胞膜各种离子通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形成显著增大的复极电压梯度,从而易于形成2相折返,因此引发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一个在T波上R on T的室性早搏, R on T室性早搏很容易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4]。

AMI超急性期患者合并J波的发生率较高,且其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这对合并J波的AMI超急性期的诊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早、及时识别心电图J波并给予合理的干预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64

[2]王东琦,崔长琮,严干新.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478

[3]王东琦,苏显明,李红兵,等.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J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31-33.

[4]Yan GX, Joshi A, Guo D, et al. Phase 2 reentry as a trigger to initiate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during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J]. Circulation,2004,110:1 036.

上一篇: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产科重症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6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