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05-21 01:51:50

浅议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DF41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55-02

摘要: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旨在有效平衡中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实施,股份回购争议诉讼日渐增多,立法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的立法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异议股东股份 回购请求权

为平衡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我国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随着公司法的实施,该制度被逐渐接受和运用,股份回购争议诉讼日渐增多,但立法的缺失却让令我们无所适从。为更好地实现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目的,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立法。

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权制度的价值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当公司通过表决方式进行重大事宜时,对表决事宜持异议的少数股东有权要求公司以合理公平的价格收购自己股份的权利。[1]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1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中小股东来说,在其所持有的股权份额无力改变公司作出对其不利的决议时,股份回购请求权是一种对其合理期待利益落空或蒙受额外风险的救济措施,通过“用脚投票”合理规避投资风险。为有效防止股东“用脚投票”带来损失,公司会尽可能多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约束大股东的恣意行为,努力寻求两者的平衡,作出对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双赢的决策。

1.2 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实现控股股东利益。公司为防止股东“用脚投票”,往往会改善其决策,努力使决策达到各股东的预期利益,以求顺利获得股东会议通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降低公司的决策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异议股东得到补偿后退出公司,其他股东能够更加齐心协力的施行公司决策,利于实现公司变革,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

2 我国立法现状和缺陷

公司法第75条和第143条对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作了简单概括的规定,但该立法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条件限定过于严苛、缺乏可操作性,以致立法目的难以实现。

2.1 立法过于简单、概括:《公司法》只设置了一个条文对该制度作了简单、概括的规定,但对适用股东的范围、合理价格的确定方法等均未作明确规定。

是否适用于隐名股东。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2]隐名股东是公司的实质股东,是公司利益的实际享有者,是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受影响者,其能否直接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实务中存在争议。

是否适用于继受股东,即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能否转让或继承。一般情况下,股权可以依法继承和转让。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具有救济权性质,具有区别于一般股东权的特殊属性,对该请求权能否进行转让和继承尚存争议。

公司法未就何为“合理价格”,以及“合理价格”如何确定作具体规定。在此背景下,司法机关在面临股权价格争议时,就无法确定股权的合理价格,股东的股份回购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补偿。

2.2 适用股份回购的条件过于严苛:我国公司法遵循“原则禁止,例外允许”原则,在立法上对适用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范围作了严格的限定。

2.2.1 前提条件是在股东会上投反对票,股东范围受到变相限制。

《公司法》第75条规定行使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前提是“对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这意味着无表决权股东和缺席股东会的股东均不得行使该请求权。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公司法规定不允许发行普通无表决权股,但并不禁止公司设置优先股等特殊股份,优先股对一般事项并无表决权。虽然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无表决权股东的期待利益落空值会远远低于有表决权股东, 但该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无表决权股东的利益。

股东缺席股东大会的情形有三种:一是未给予会议通知;二是收到会议通知,但被不当拒绝出席股东会;三是收到会议通知,但未参加会议。[3]一、二种情形系因非股东本身意志因素造成的缺席,不能归咎于股东本身,如股东因此而不能享有与出席股东相同的权利显然有失公平。

2.2.2 列举式立法,适用事由受到严格限定。

我国公司法采用列举式严格限定了三种可以适用股份回购的事由,范围过于狭窄,且成就条件过于困难。

两个“连续五年”的规定过于苛刻。中小股东不处于公司的中心管理层,知情权得不到全面保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确切的财务状况。因此,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通过财务造假,营造公司非连续五年盈利的假象,轻而易举地规避“连续五年盈利”这一条件,也可以通过象征性的发放分红来规避“连续五年不分配红利”这一条件。

公司重大变更事项范围过于狭窄。公司法规定适用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事项包括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及章程对公司存续的修改,而对于“公司经营范围”、“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以及“股东权益”等对股东权益有重大影响的章程内容修改未作规定。

2.2.3 收购主体过于单一,有违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公司法规定公司为回购异议股份的唯一主体。但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一方面,公司回购自身的股份实质上是股东出资的返还,可能导致公司资产减少,违背资本维持原则。另一方面会侵害债权人和其他股东的权益。对债权人而言,公司的资产是公司债务的全部担保,公司资产的减少增加了其持有公司债权的风险;对其他股东而言,资产的减少意味着其所持股份价值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股东自身资产的减少。

2.3 缺乏配套程序,不具可操作性:无救济则无权利,异议股东权的真正享有与实现还必须依靠缜密有效的程序设置来救济。[4]公司法未设置配套的行权程序,缺少实施细则将股份回购请求权落到实处,不具备可操作性。股东对自己享有的权利如何行使无所适从,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相当于一纸空文,法律制定者们设置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初衷也就无法实现。

3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制度的完善

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是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的迫切需求。

3.1 完善实体规定,扩大适用范围。在回购主体上,可将控股股东增加为回购的主体。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 维持公司资本稳定;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控股股东行为, 使其对自身做出的决策负责,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在适用事由上,可以设置一个兜底条款,适当扩大对“转让”、“公司主要财产”、“公司重大变革事项”等名词的解释。

在适用股东范围上,特别是对无表决权股东、隐名股东、继受股东等特殊主体,法律应有明确的规定:

无表决权股东因其持有股份的特殊性对一般事项不具有表决权。但当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合理期待利益,当期待利益落空时,优先股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隐名股东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中均没有记载,因此从法律上讲,并不具股东资格。其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包括股份回购请求权在内都应通过名义股东来行使。如因名义股东怠于行使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造成损失,隐名股东可依据与名义股东的协议获得救济和赔偿,其合法权益不会因此而遭受损失。[5]

继受股东包括转让继受股东和继承继受股东。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其股东资格。股份回购请求权作为股东权的一种,具有财产权的性质,股东通过继承合法取得股东资格后理应享有该权利;对于转让继受,在股东会通过合并、分立、修改章程决议,并将其计划公开发表后取得股份的股东,无需赋予其股份收买请求权。因为其明知上述计划而购入股份,推定其同意上述决议。转让继受股东并非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所欲保障之人,为防止权利滥用,应禁止转让继受股东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

3.2 完善程序规范,明确公司和股东的权利义务,增强可操作性。股东会召开前,公司应将可能引起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事项提前告知股东,提醒股东享有股份回购请求权,使股东了解股份回购的性质和法律后果,以便股东准确判断是否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异议股东应提前作出书面反对并通知公司,因为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行使会导致股东资格的丧失和公司资本减少,股东应谨慎行使,防止权利滥用。

决议通过后,公司应在法定期限内告知股东决议结果。异议股东应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股份回购的请求,标明所持有股份的性质、数额,并向公司提存股份。公司与股东达成回购协议后,应在约定的期限或判决的期限内,向异议股东支付股款,并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处分股份。

3.3 完善解决争议的诉讼程序,保证司法公正。诉讼是异议股东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最后一道救济途径,必须有良好的司法程序来保障诉讼人的合法权益。

3.3.1 完善价格评估程序,保证股权价格评估的公正性。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行使的核心在于合理价格的确定。对于合理价格的确定,可以通过公司章程事先约定确认,也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确认。

一旦协商不成,则必然会进入评估程序。立法应当确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股价评估程序,并就评估标准提出指导性意见,规范司法评估秩序,保障当事人的权益。股价评估的一般标准应当是:股东因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前的利益均应得以补偿。股东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退出企业后不应分享任何因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带来的收益,同样也不应承担因该重大变化而遭受的损失。

3.3.2 明确行使股份回购请求权诉讼期限。《公司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向民法院提讼。但对于该规定理解上存有分歧:如股东与公司协商不成,究竟是协商不成即可,还是等到60日后才能呢?对此法律应作出明确的解释。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体现了公司经营与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不断改善外部环境,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使该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baike.省略/view/3435234.htm,访问于2011年9月15日

[2] “隐名股东”, baike.省略/view/3225596.htm,访问于2011年10月3日

[3] 张爱菊.“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80-185页

[4] 张爱菊.“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之检讨”.《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11月第14卷第6期,第38-42页

[5] 刘晓光、育颖、李利华.“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的评估机制初探”, www.省略/public/detail.php?id=223473,访问于2011年10月15日

上一篇:浅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下一篇:论“生态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