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几点拙见

时间:2022-05-20 10:5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几点拙见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非常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阅读的兴致,积极思考,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浅析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及能力,切实掌握小学语文阅读的方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积极诱导,兴趣激发,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有一个极其普遍的特性――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是那么富有好奇心,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明白,什么都想动一动,这是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重这一点,加以积极诱导,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展现我们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使小学生逐步培养语文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自学效果与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它强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将全篇课文当作一个完整体,从篇章着手,直入课文中心,再将全篇课文划分为若干小部分,而后再将这些小部分当作一个相对的完整体,抓住片段的重点,深入细读,品读感悟理解。最后对全篇课文进行归纳总结,具体而合理地掌握课文的中心。

二、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质疑方式

有效的思维是孩子自学能力的主体,锻炼学生良好质疑习惯,改变老师问学生的固定模式,使学生能够发问于老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中,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1)文中的哥哥欺骗作者,他家根本就没有马,这样好吗?(2)谎言也有善恶之分吗?那么文章中哥哥的谎言是善的还是恶的,为什么?其次,要给小学生创造质疑的情境,使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学生问:“小女孩的爸爸妈妈那么狠心让他们的女儿在大年夜去卖火柴,根本就不可能?”

三、组织有效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教学中,讨论必不可少。讨论问题、解决疑难是学生思维训练的环节。在阅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与错的内容,探究问题的根源,逐步让学生养成阅读中自我调节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每学一课,我都给出课文阅读的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解疑的基础上,教师辅之引导与点拨,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李霓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小学语文过渡句作用浅析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运动变化”化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