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设计及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10:42:40

山区公路设计及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对我国山区公路设计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以交通安全为视角,对山区公路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交通安全;概况;要点

前言

根据对多个省份山区公路的有关调查结果,山区公路总体交通事故发生率比平原地区少,但事故死亡率却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在山区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20%以上,每100起事故受伤人数达到90余人[1]。所以,山区公路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将安全性作为重要的指标,贯穿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后所导致的危害。

1山区公路设计与建设概况

山区公路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在设计中纵断面设计决定着路线平面设计。目前山区公路建设的主要原则有环保选线原则、地形选线原则、地质选线原则。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纵断面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山区公路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的设计,决定着填挖路基的高度,也决定着公路的运行安全。当前,在山区公路设计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公路路线上连续性纵坡和长坡的问题,公路建设项目不同,其取值也不同,有时因为地形问题或成本问题而采用长大纵坡。这种设计对于重型车辆极为不利,在上坡时,重型车辆不得不降低车速,导致后面的小型车辆超车较多,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而下坡时,频繁的制动使重型车辆经常出现故障。如厦蓉高速和溪路段,就是司机们闻之色变的“魔鬼路段”。该路段长14km,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与龙岩市交界处,下坡起点在龙岩境内的适中镇,终点在漳州境内,其中龙岩境内7km,漳州境内7km。据交警部门统计,从2004年底通车以来,差不多每天都有货车在这里失控,平均每月吞噬一条生命。中央、省、地方的道路安全专家对厦蓉高速公路和溪段长下坡路段进行了“会诊”,提出了一系列临时整治措施。而其中,物理压道措施对过往司机影响最大。物理压道即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将和溪长下坡路段原本的两个车道变为一个车道,强迫司机降低车速,以达到减少失控事故的目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长下坡路段是山区公路事故的高发点。

2山区公路设计要点

1)在设计前抓好现场勘察工作。现场勘探和调查是做好山区公路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对将要施工的现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勘探与调查,能够加强对现场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等施工条件进行细致了解。开展设计前的现场勘探与调查,主要目的是按照勘探与调查的结果,对公路建设路线进行拟定,并对有关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确定主要控制点和总体建设方法等。通过勘探与调查,还有利于及时发现撰写方案之中的问题,并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按照现场勘察的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与更正,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地形特点,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公路使用效率[2]。2)保证技术指标的合理性。设计山区公路时,要严格按照地形正确划分设计段落,首先确保公路的使用要求,并按照施工现场的情况,保证技术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技术指标选择上,须确保公路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避免盲目、随意地抬高或降低指标。要把技术指标的选择与勘察相结合,保证施工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在设计中还要防止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而降低技术指标的问题。3)加强对不同地质的针对性。相比于平原地区来讲,山区在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较为复杂,差异性非常显著。因此,在设计时面临着复杂的地质问题。地质对于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建筑和构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有着很大影响。若山区公路的设计不充分考虑地质因素,或对地质因素的针对性不强,则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

3基于安全视角的山区公路设计

1)线形问题。山区公路的线形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车辆的理论速度与实际运行速度产生较大差距,车辆容易失去控制,引发交通事故。所以说,线形问题的有关指标及其组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3]。在设计时,山区公路的线形就应以曲线为主,并保证公路路线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设计曲线时,要注重曲线的半径以及曲线的长度,保证其合理性。避免长直线下坡后出现小半径弯道,如福建省永安市原省道208线西洋虎山路段约22km处,就有一段长约500m的长直线下坡后进入2个半径为60m的S形急弯,该线路自通车以来已有20多起车辆进入S急弯时,因刹车不及时而导致车辆冲出路基外坠入坑沟造成20余人死亡的交通事故。2)视觉问题。在公路交通事故中,很多都是出于主观的原因,如驾驶员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这种状态下,驾驶员在车道和线形的判断上就会出现误差,从而引发事故。驾驶员是根据听觉与视觉获取交通信息的,一旦视觉出现误差,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山区公路的视觉信息对驾驶员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驾驶员获取视觉信息,主要依赖公路周围的环境和光线强弱的变化。在山区,由于隧道、桥涵较多,光线变化较大,使驾驶员对强烈的光线变化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致使遇见紧急情况时,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一般较好,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可借助这一优势,对公路绿化与景观进行科学设计,增加自然有机色彩,使驾驶员舒缓心情,缓解视觉疲劳。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但有利于驾驶员视线的诱导,还有利于减轻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的紧张与不安[4]。在对绿色和景观进行设计时,各种元素要搭配协调,否则,杂乱无章的色彩不但不美观,而且还会影响人的心情。在隧道的设计中,其内部的照明等装饰要低调,不宜过于华丽,保持光线与色彩的柔和。对于隧道出入口,要注意光线的过渡。对于特长型隧道,也可设置一些起过渡作用的景观带,来缓解视觉疲劳。3)气候问题。路面湿滑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其事故发生率是干燥环境下的两倍。区别于平原地区,山区的阴晴雨雪气候变化不定而且迅速,很难根据天气预报来判断。在雨雪、雾气等天气下,能见度低,驾驶员视线受阻,同时路面湿滑,摩擦力降低,车辆的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跑偏和侧滑现象。如果公路排水不畅,则使事故概率变大。由于隧道内温度相对恒定,而出口处温度变化大,在雨雪天气,隧道内是干燥的,而在出口处,则是湿滑的,或者结有冰面,在车辆驶出隧道时,驾驶员由于不适应,易导致事故。对于雨雪天气,目前可通过撒沙盐等增加路面摩擦力。但是,山区公路由于海拔较高,各个路段光照和温度差异较大,运用一种办法难以兼顾到所有路段,尤其是在较为陡峭的路段难以实施。所以,山区公路设计中要考虑到防水排水的重要性,努力增强路面的平整度、稳定性和高抗滑性,使路面具备抗低温、抗滑、抗水等性能。4)山区公路的避险车道问题。山区的地形地势复杂多变,而且坡度大,所以在设计中要对公路的高差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一般为连续长坡等。但是,这种设计对于重型车辆来说非常不利,加大了潜在的风险性。所以,为避免因连续长坡道导致的安全问题,有必要设立避险车道。其作用主要为有效预防因长时间制动而导致的制动失灵现象。有了避险车道,就可以把事故车辆从主干道进行分流,防止故障车辆影响其他车辆通行,也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设置避险车道,要对引道进行合理设计,使驾驶员提前清晰地观察到避险车道所在位置,并通过引导顺利进入避险车道。

4结语

山区公路的设计中,交通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公路的设计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往往在经济成本与安全性上出现矛盾,单纯追求安全而不计成本是不现实的,而只注重成本而置安全性于不顾也不可取。所以,要将经济性与安全性进行有机结合。首先要把公路交通的安全性放到重要位置,在设计时因地制宜,对山区的气候、环境进行充分地考察,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和建筑材料。要改善线形设计,保障其半径和长度的合理性。在连续坡道上,要设置避险车道,对故障车辆进行分流,保障道路的畅通和交通安全。

作者:陈海林 单位:福建省永信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谈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