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医院设计中落实医护人员的需求

时间:2022-05-20 06:48:39

如何在医院设计中落实医护人员的需求

在过去的医院建设浪潮中,综合医院住院部设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将住院部视为一座微型城市,认为患者在住院部内部应完成如购物、娱乐、休息、用餐、居住、接受治疗等所有在城市中进行的活动。护理单元是这个微型城市中的社区,病房是患者的居所。在此理念的影响下,设计者习惯把护理单元中朝向最好、景观最好的空间留给患者,而剩余空间再为医护人员安排,导致护理单元治疗辅助区的面积普遍不够、通风采光情况不佳。患者在护理单元疗养的平均时间一般为两周,医护人员却长年累月在这里工作。相比患者而言,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他们的需求理应得到尊重。

根据德国医院协会的数据,欧洲国家每组护理范围安排16床~24床,而我国护理单元床位数一般为45床~60床,超过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征求意见稿)规定的35床~45床规模。床位数过多既降低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也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超负荷。因此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好坏尤为重要。

自2011年11月至今,我们已经对7家三甲综合医院(北京5家、外地两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多家医院护理单元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待改善,如北京301医院外科大楼中区护理单元的医生办公室为黑房间,更衣室不足;地坛医院由于建外廊(探视廊)导致中间护士站、医生办公室通风采光较差。医院建筑设计者们应该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护理单元的环境既能满足患者的疗养需求,又能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调研中,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的护理单元,在设计上就十分关注医护人员的需求。

一、番禺中心医院住院部情况

(一)住院部总体情况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总占地面积为220.6亩,总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其中住院部建筑面积约为4.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1100张。现设临床科室33个,设有心血管内科、肿瘤血液科、妇科、普通外科等重点科室。

院区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北部入口为主入口,西侧入口为次入口,次入口供急诊及住院患者、家属出入。住院部有3栋高层住院大楼,由北到南依次为1号楼(C1)、2号楼(C2)、3号楼(C3),三者之间通过连廊连接。垂直交通系统组织在两个连廊的中间区域(图1)。

(二)护理单元

番禺中心医院护理单元有两种平面形式,C1楼和C2楼的平面形式一样,为单廊式护理单元形式(图2),C3楼的护理单元为局部复廊式(图3)。护理单元的面积较大,C1护理单元面积约为1890㎡,C3护理单元面积约为2160㎡,床位数在55床左右。由于床位数较多,其配备的医护人员数量增加,治疗辅助区的面积也相应增加。通过调研,统计得出每个护理单元的医生数量约为8人,护士数量为17人左右。我们将番禺中心医院护理单元规模、各功能区域面积及其比例与北京几所三甲综合医院进行比较(表1)。

一般而言,45床的护理单元面积在1500㎡较合理,辅助面积通常为30%适宜,交通部分面积分配到30%,病房面积占的比重较大为40%。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医院护理单元医疗辅助区的面积比例并不高,但由于其护理单元规模大,因此实际医疗辅助区的面积是十分充裕的,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辅助区的空间大小的满意度很高。

二、番禺中心医院医护工作流程

护士的行为活动主要围绕护理患者展开,包括阅读病例和医嘱,领取并发放药品、打针、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等。医院护士为三班制,各班次上班时间如表2所示。其工作制度为床边工作制,每名护士负责4位~6位患者。

由上述三表可见,护士一天的工作内容极其繁杂。在护士站,护士不仅需要对所辖病区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还要完成患者入住手续的办理、接待患者家属的问询等工作。此工作区域空间布局要求易于观察患者,巡视距离短,且备有提供接送病例记录和保存这些病例的功能空间,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等;因此在进行护士站设计时,应提供尽可能设计方便快捷的护理路线,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改善护士站的空间环境质量,为护士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生活空间环境提升医护人员的休息质量,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生活区空间布局的要求是值班、更衣空间大小合理,尽可能的争取自然通风和采光。但在护理单元设计中,为增加床位数压缩辅助治疗区域的面积或者鉴于住院楼内洁污分流、医患分区的要求,而将朝向最好的空间作为病房。这样的结果导致患者对护理单元的空间环境满意度很高,医护人员却恰恰相反。一个好的护理单元平面设计,既要落实患者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医护人员的感受,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才能减少疲劳,提高护士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在医院设计中落实医护人员的需求

建筑师设计护理单元治疗辅助区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医护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分离

护理单元平面功能分区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关键,为将来有效运转打下基础。护理单元在功能上包含病房区、辅助治疗区、和交通区域。辅助治疗区又包含医生工作区、护士工作区(护士站)、医护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四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并有不同程度的紧密关联。护士工作区(护士站)与医生工作区联系紧密度较高,一般相邻布置。但需注意医生工作区应相对独立和封闭,以避免患者、家属对医生办公环境的干扰。污物处理区一般位于护理单元端部,与污物电梯结合设置。

医护生活区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就餐室等,这些空间更注重私密性。一般而言,进行护理单元设计时,将医护生活区与医护工作区相邻布置,形成辅助治疗区域。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医护生活区受患者、家属干扰,房间内部环境质量差的问题等普遍存在。番禺中心医院护理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医护人员的行为特征,将医护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相对分开设置。医护工作区域设于护理单元中心位置,医护生活区则相对独立于病房区域之外(图4),并使用门禁管理,患者无法进入。医护人员从首层有独立的电梯到达各层护理单元的生活区,更衣后进入护理单元内部开始工作,流线方便快捷。

医护生活区内有两间医生值班室、两间护士值班室、一间医护就餐室、男女更衣室各一间及一间示教室(图5)。4间值班室全部有自然通风采光及独立卫生间,室内布置也十分人性化,包括木质的上下铺床、电视机等设施(图6、图7)。值得一提的是医护就餐室(图8),面积为51.6㎡,不大的空间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午餐、晚餐时的交流,休息时的娱乐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二)建立护士工作圈——护士站、医办、配液室、护士长室

护理单元的空间组织往往以护士站为中心,并以此来联系其他功能区,形成空间与流线的秩序感。护士工作区域包括护士站、大量护理操作的治疗、换药、处置等房间以及护士办公室等。护士一天的工作是极其繁复的,因此护士站的工作空间布局应该分区合理,以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改善护士站的空间环境质量,为护士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鉴于住院楼内洁污分流、医患分区的要求,护士站大都很难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因此现在护士站设计几乎全部采用开敞式设计,开敞式护士站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患者心理的安全感。但开敞式的设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护士站工作环境的嘈杂,从而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番禺中心医院护理单元护士站设计对此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并同时对护士站的空间进行了十分合理的组织,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图9)。

护士工作区包括:护士站、写医嘱区、治疗室、配药室、护士长办公室、谈话区。开敞式护士站供护士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等,写医嘱区则实现了护士站应动静分区的理念,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空间。写医嘱区和配药室采用玻璃分隔,使得阳光能自然渗透到护士站,改善了护士站的通风采光情况。医生办公室相邻布置,以方便医护人流进行交流。护士工作区的灵活布置,极大地减少了护士的奔波路程,改善了护士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巧妙的设计和功能布局,可使护理单元的功能得到提升,把医院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通过设计体现出来,同时也使得护理单元内部空间的美感得到提升。住院部护理单元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以一颗人性与仁爱的心来关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健康、和谐、人文的住院环境。 (编辑 刘鲁)

上一篇:城市化乡土之变中传媒的文化责任呈现 下一篇:国际原油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