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5-20 06:33:42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是4,586位企业经营者参与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较为满意,经济运行呈现偏热迹象,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趋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建议未来一个时期应采取稳健的贷币政策。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政策 问卷调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2006年8月10日发出调查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6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12.8%和87.2%;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2.4%、45.2%和42.4%。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3%。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1、经济运行较为满意,呈现偏热迹象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调查表明,有7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26.3%认为“一般”,认为“较差”或“很差”的仅占2.8%。

从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的判断也能看出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GDP增长10%以上,有39.3%的认为增长9.5―10%;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我国CPl上升幅度预计在1―2%之间,有24.2%的预计在2―3%之间。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满意。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经济运行“过热”,44.9%认为“偏热”,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1.2和19个百分点,基本回到对2004年经济过热程度的判断;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4.4%认为“偏冷”,分别比2005年降低7.4和1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55.6%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热”或“偏热”,比民营企业多10.3个百分点(见图1)。

调查表明,经过2004―2005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后,2005年的经济过热迹象有所缓解,随着调控力度一定程度的放松,以及“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经济发展热情高涨,2006年经济运行热度又有所回升。

从土地及煤电油运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也能感受到经济运行的热度。调查显示,资源特别是石油、土地供应仍比较紧张,有6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一半以上认为土地供应紧张“更加严重”,煤炭供应虽然比2005年“趋于缓和”,但认为“更加严重”的比认为“趋于缓和”的仍多10个百分点。与往年一样,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铁路运输供应紧张状况“变化不大”,表明运力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缓和。

受近几年产能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目前电力、钢材供应紧张形势趋缓。调查显示,44.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电力供应“趋于缓和”,比2005年提高17.1个百分点;44.2%认为钢材供应“趋于缓和”。

2、投资与出口需求较旺,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2006年不论是政府投资需求、民间投资需求,还是外贸出口需求,均为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消费需求则显得相对不足。

从投资需求看,调查显示,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占56.6%;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占53.4%。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出口需求“较旺”或“很旺”。关于企业的出口形势,41%的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出口量“增加”,17.8%认为“减少”。不过,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存在差异。

关于消费需求,调查显示,412%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比认为“较旺”或“很旺”的多14.2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略显不足。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局部产能过剩现象。调查显示,44.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但不严重,24.2%的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且比较严重。从不同行业看,认为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主要包括纺织、医药、非金属矿物等,选择比重基本上在35%以上。

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可以从产能利用率上得到反映。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7.2%,也就是说有近23%的产能闲置。分组来看,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及以下,即超过1/3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3/4;产能利用率在75―90%和90%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5%和23%。从不同行业看,医药、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造纸、塑料、电气机械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其产能利用率不超过3/4的企业比重在40%以上。

如果从冗员的角度看产能过剩问题,调查企业当前冗员占全部员工的比重平均为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比重为19.8%,比民营企业高10.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是局部的,暂时看来并不十分严重。但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若不加以适当的调控,未来产能过剩的压力将明显加大。

二、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

1、企业经营状况较为满意

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调查显示,47.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9.6%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8个百分点,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趋好。

从不同类型看,企业的景气状况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内资企业;上市公司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

关于对企业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47.2%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现状表示“满意”,23,1%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比表示“不满意”的多24.1百分点,与2005年的结果基本一致。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还是相对比较满意的。

从近五年来企业生产状况的连续调查看,均有超过八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而今年的企业生产状况比前几年更好,有近九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生产运作正常。

2、企业产销两旺,库存基本正

常,产品销售价格趋于平稳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销售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多37,3和3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分别增长8.3和9.3个百分点。

从库存情况看,有78.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库存“正常”,仅11.5%认为“高于正常”。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35%认为价格下跌,比认为价格上升的比重高8.2个百分点,低于2005年14.2个百分点的水平。总体来看,价格趋于平稳。

从企业用工情况看,有41%的认为目前企业从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8%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3.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0.7个百分点。

3、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单位产出能耗未能下降

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情况,调查显示,有78.8%的认为价格“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74.4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85.6%认为成本“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85个百分点。

分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

关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情况,35.9%的认为能源消耗“上升”,比认为“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单位产出能耗趋于上升。

4、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和应付帐款正常

由于今年货币投放和贷款规模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动性过剩,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比认为“宽裕”的多42.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2005年分别减少9.1、6.4个百分点。

从企业目前的应收帐款看,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正常”;从企业目前的应付帐款看,79.9%认为“正常”。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目前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情况均处于正常水平。

5、企业盈利保持正常水平,下半年趋向乐观

在物料和人工成本普遍上升,产品销售价格并未同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仍保持正常状况。调查显示,5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比2005年多6.4个百分点。

从调查企业回答的2006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看,有69.3%的企业“盈利”,15%“亏损”,15.7%“持平”。从对2006年下半年的盈利状况的预计看,78.1%认为企业“盈利”,7.9%认为 “亏损”,140认为“持平”,盈利状况与上半年相比将趋势向好。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以及不同行业企业,普遍认为下半年“盈利”。

三、企业经营预期看好,未来投资热情较高

1、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乐观

关于未来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3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6.1%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2.5个百分点,比2005年高7个百分点。

2、订货状况良好,出口、投资需求强劲

良好的订货情况是企业对未来表示乐观的基础。调查显示,6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12.1%认为“高于正常”,两者合计达到80.4%,比2005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关于下期企业订货情况,调查显示,42.6%的认为企业订货将“增加”,14.3%认为会“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28.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地区、规模及经济类型企业对下期订货情况看也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其中外资企业订货情况尤其乐观,认为订货将“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1.9个百分点。鉴于外资企业大多出口导向的现实情况,以上结果表明未来出口需求依然强劲。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造纸及纸制品、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黑色冶金、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下期订货情况“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5个百分点以上。这些行业大多与投资品相关,反映未来投资需求依然强劲。

3、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

调查显示,44.4%的企业计划下期“增加”企业用工,11.9%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5年多13.7个百分点。

从企业下期吸收农民工看,调查显示,其需求情况与总体用工需求情况基本一致,增长趋势明显。

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看,非国有企业预计下期企业用工“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7.5个百分点,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仅多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独资企业计划用工“增加”的反而比“减少”的少2.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社会净增就业机会几乎全部由非国有企业提供。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显示,66.5%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7.9%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58.6个百分点,比2005年、2004年的结果分别高13.9、19.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投资信心持续增强。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调查显示,69.5%的民营企业计划增加投资,比计划减少的多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计划增加投资的比计划减少的多49.1个百分点,两者相差12.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关于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显示,80.8%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东部地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也比去年高出了11个百分点。其中选择“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为34.9%选择“京津一环渤海”的为20.1%,比去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另外,有15.2%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海外地区。调查表明,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投资意向的特点是,除了东部地区仍为投资重点外,“京津一环渤海”地区投资趋热,海外扩张逐步形成规模。

4、企业经营者预期经济增长可能有所减缓

调查结果显示,62.6%的企业经营者预计2007年GDP增长10%以下,比预计2006年GDP增长在10%以下的多13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走势的预计,也许比较多地依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企业经营者可能估计到未来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对企业经营的预期大多依据对市场的感觉。

四、企业经营者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判断

1、人民币小幅升值尚未对企业出口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未来升值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

本次调查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有产品出口。在这些企业中,61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品出口比去年上升,20.3%认为“下降”,认为出口“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41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化纤、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行业有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而纺织、服装、化工和医药制造业则相对较差,超过25%的认为企业产品出口数量下降。

对于企业产品出口价格,33.3%的认为“下降”,24.7%认为“上升”,认为“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8.6个百分点。

以上结果表明,汇率上升一年来并没有对企业出口的数量造成影响,但部分地影响了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下滑。

汇率改革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近5%,本次调查希望了解,若未来一年人民币以同样的幅度升值,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若假定在未来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对企业产品出口“略有影响”,7.6%认为“没有影响”;30%认为“影响较大”,13.1%认为“影响很大”。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调查显示,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超过半数的行业有纺织、服装、有色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等。

2、石油价格上涨对部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调查显示,51.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略有影响”,41.8%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认为“没有影响”仅占5.7%。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占半数以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化工、化纤、橡胶、塑料、非金属矿物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预期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态势

当请企业经营者预测2007年本地区房地产价格走势时,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上涨”,15.9%预期“持平”,3.3%预期“下降”,预期“上涨”的比预期“下降”的多77.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预期高27.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涨的比重分别为85.6%和87.6%,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77,7%。分城市看,有超过九成的企业经营者预期价格将上涨的城市包括:南京、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成都和昆明。

4、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民企创新热情相对较高

关于企业2006年的研发投入情况,调查显示,54.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6年的研发投入“增加”,8.2%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46.1个百分点。

新产品销售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调查显示,有52%的认为2006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

调查表明,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新产品销售比重,东部地区企业均显著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企业越大增加研发投入越多、新产品销售比重越大,非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比重大大高于国有企业。

五、对宏观调控的判断和建议

1、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略显偏松

关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有2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偏紧”,39.8%认为“合适”,34.1%认为“偏松”,认为“偏松”的比认为“偏紧”的多11.5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松,建议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紧缩政策操作的力度。

2、多数企业经营者建议下半年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于下半年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34.8%的企业经营者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32.2%建议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调查表明,67%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有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者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许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减税的期盼。

本文作者: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上一篇:对提高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一个宏观视角分析 下一篇:化解我国外汇储备成本风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