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实证调研分析

时间:2022-05-20 01:21:59

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实证调研分析

【摘 要】:高等学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对高等学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调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江苏大学校哲理型公共选修课程《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统计,搜集我校本科生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客观真实评价与态度,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公共选修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江苏大学 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64-03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选课,在高校实施以来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高等学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一门开设成功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哲理型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公选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和伦理的冲突。引发的诸多思考,交织在情与法之间,现代人该作如何的选择,是现代大学生也不得不面临的两难困境。《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课程正是关注生活,启迪人生,带给学生哲理思考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通过实证调研,推进《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9年3月到2010年11月我们对江苏大学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教学情况和学生选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9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搜集了第一手数据(所有统计数据计算时保留整数部分),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开设好《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公共选修课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多样化的改革思考。

一、对公共选修课《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认识与课程价值

本门公选课是一门综合交叉的课程,不仅涉及到生物学、医学、伦理学,还涉及到法律问题,大多数目前并不能给出一个十全十美的答案。更多的尚在讨论中。因此,本门课程的开设对启发学生的人伦思考,反思现代科技的现实作用,探索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和伦理的冲突,情与法之间该作如何的选择,往往让聪明的现代人也不得不面临的选择的困惑,很难做出抉择。随着医学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器官移植、肾透析、人体实验、生殖干预、 植物人治疗、安乐死等领域,引发诸多令人棘手的道德难题。公共选修课《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正是对此类问题进行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你觉得高校有必要开设公共选修课”时91%的学生认为应当开设,但是同时对于开设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在回答“一般在选择本门公共选修课时你最看重的是”这一问题时,97%的学生以了解实用的知识为主要期望,只有3%的学生认为只是为了混学分。这一统计结果表明,社会生活中关于生命伦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生对于有关社会伦理的法律问题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非常希望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于课程选择日益趋向于理性,不再是仅仅为了混学分,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启发的哲理型课程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因而能够收到大量学生的欢迎。对于“在选择《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课程之前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是否有所了解?”这一问题时,78%的同学认为“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回答“选择本门课的原因”时,97%的同学认为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医学与法律伦理的最新的前沿问题和理论热点。《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中内容广泛,知识面丰富,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本门课程中涉及到目前颇受关注的、与生活结合紧密的医学知识,比如人体器官移植与捐献,脑死亡、植物人、亲子鉴定、疫苗研制过程中的人体试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医学术语的基本内涵,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1]。

二、对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课堂表现的认同度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成功与否的双重表现因素。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显著区别,集中在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上[2]。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修同一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共性的问题。“你觉得上公选课是否要记课堂笔记”,51%的学生认为需要记笔记,同时认为,只有对于理解难度较大、需要课后查阅资料的问题才会记笔记,对于相关热点问题应以课堂发言讨论为主。由此可见,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具有专题研讨的性质的课程较受欢迎。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传统的作业模式主要是以书写为主,更适合于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而在关注社会热点的伦理探讨与法律分析的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在回答“你认为公选课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点名”时,81%的学生认为课堂是非常严肃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点名,对擅自逃课的同学予以制约,否则无法实现课堂的权威性。充分肯定了“教师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性手段要求学生出勤”这一问题。13%的同学认为公选课更应该体现自由,所以如果课程确实不感兴趣,应该允许缺课;其他同学则“无所谓”。有60%的同学认为公选课上能够接触到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的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所以开拓视野,对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跳出了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局限性,对自己很有帮助。在回答“如果不考虑学分,也不要缴费,你会因为喜欢一门课而去旁听”时,95%的同学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学习到喜欢的知识更为重要,宁愿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也要去旁听相关的感兴趣的课程。这和其他相关院校的调研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学生们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选择日渐趋于理性[3]。对于“你如何看待有同学上公共选修课时看其他科目的书,诸如看英语,做熟悉习题”,91%的同学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却是很感兴趣,是不会做别的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的,相反,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则容易让人心生厌倦。这一回答对目前公共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尽量反应最新最近的研究动态。“你认为公共选修课教师是否应该布置平时作业”这一问题的回答,93%的同学认为是应该布置作业的,但是对于作业的类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师尽可能安排实践性的作业,一方面促进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减缓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因此,建议相关任课教师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作业任务应以启发式、实践性为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三、对公选课的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方法因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而不同。在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获取真知的心理规律。公共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授课对象来自于全校的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传统的对待一般行政班的方式,要不断地创新与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目前大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过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因此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取舍上。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收集各种不同的素材,把声音、图像、视频、程序等结合起来,设计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感官进行综合的刺激,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理解知识[4]。《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的结合。在回答“你觉得公选课应该使用多媒体还是传统的黑板板书效果更好”时,93%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98%的同学普遍认为教师的个人授课风采才是真正重要的,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在讲授个别内容的时候便于大家理解,可以使用;但是对于一般的理论性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讲解,更能让大家接受。可见,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应该主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工具的充分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管听,缺乏双方互相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性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课只是通过语言的媒介,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知识的氛围。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也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其实效。不能将多媒体教学仅仅理解为幻灯片的翻页,而是要制作内容丰富多彩的幻灯片,将展示效果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讲授法有其缺点,但并不能表明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法相比一无是处。反之,过多的使用投影仪,不仅将多媒体变成了“懒惰体”,而且对学生的视力会产生严重的伤害。此外,还应结合课堂辩论、课堂讨论、影视片断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5]。教学的各种因素如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等都不是单一的、平面的、静止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运动的。由此所构成的教学更是一个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的整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尤其是安排在晚上进行教学的公共选修课程,时间持续较长,必须辅助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课堂的吸引力,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细胞。此外,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最新的现实案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更能够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同步成长。这样的课堂才能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对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

一门课程的课程考核方式和学生对成绩的认同度是一门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考核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一门课程性质的把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考量。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的认同度,也是影响一门课程客观评价的重要体现。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占有重要地位。对考试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选修课开课前由任课教师提出考核方式,经所在院系同意后采用。一般的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往往只是作为学业学分的普通要求,而不作为评奖评优的核算范围,因此,有些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成绩不是很重视,认为只要得到相应的学分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你如何看待公共选修课的成绩”这一问题的回答,91%的被调查者还是很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的,普遍认为这是对自己付出努力的一种认可,因此公选课的分数和其他课程的分数一样重要,不分彼此轻重。另外9%的同学认为“不是很在乎,学到的知识更重要”,不管分数高低,主要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分数高低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本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更多的是带给学生关于生命、人格、尊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一些知识点的考核。因此,目前在《生物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这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考核方式上,也主要采取和其他课程不一样的考核的要求和方式。比如,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辩论进行打分,将课堂总结性发言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撰写相关影片的观后感等等。这些考核方式的使用,如果运用得当,比单纯的一张试卷具有更重要的实际价值。当然,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由于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院,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所有的学生,因此单独的一次课堂发言或者一次课堂辩论就直接评定一个学生的一门课程的成绩,有点有失公允。需要教师尽可能的熟悉相关授课班级的学生,从平时的学习态度等多重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开设这门公共选修课的目标,正是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对人类、生命、道德、伦理、法律进行更多的思考,关注社会交叉学科,提升学生的理性素养和人性思考,使他们成为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方式,提高高等学校公选课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大学近年来重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从课程开设的选择、任课教师条件的限制、选课流程的规定、课程教学管理以及考核要求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入,公选课教学改革还将进一步的推进。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行,必将对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德军.哲理型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生物医学与法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J].沧桑2010,(04)

[2] 申翠英,刘平,杨树东,肖健,李涛,汪文棣,刘孝梅.医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5) .

[3] 戴革萍,王庆文.“四学期制”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5,(03) .

[4] 袁晨华.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途径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5] 孙静华.关于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10).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09年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推进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YB2009020;2009年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关于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以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为视角”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J08C008。

作者简介:

周德军(1978.5~),男,江苏阜宁人,江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教学研究和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朱琼(1966~),女,江苏张家港人,江苏大学教务处,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上一篇:论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培养的方法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