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经验

时间:2022-10-27 03:48:29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经验

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各人在教学实践中各有感悟,方法不一而足,现在我来谈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以“趣味”为前提,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

用故事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先拟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孙悟空从天宫带着仙桃回花果山要分给猴子们吃,孙悟空说,现在按岁数分桃子,一岁分1个,二岁分1/2个,三岁分1/3个…十岁分1/10个,还没等孙悟空把桃子分完,老猴子就闹开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老猴子为什么要闹呀?学生回答:老猴子们吃得少。然后提示新题: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把教学推向高潮。

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先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然后引导分析、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前,设计几道题,293813÷3 468÷2 59132÷5 等,问:不用计算,你能直接看出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吗?”让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

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银行的工作时间标牌,问:“你能从标牌中算出银行的作息时间吗?这和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一样吗?”这样的导入新课,既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保证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引导”为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以“引导”为手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增加学生实际活动,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几个方面:

1、以“引导”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展开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2、以“引导”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例如:东西两地相距10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东开往西,前4小时行完了全程的3/5,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除了一般的解法,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用倍数解法或方程解法或其他的解法,在老师的赞许诱导中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三、以“练习”为主线,在教学“双基”的训练中发展思维

1、要围绕教学的知识面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与巩固题,为新课作好铺垫和夯实

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如下题目: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8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1)甲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2)乙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3)甲乙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例题,自然过渡,在巩固新授课时,再引伸解答,这样层层递进,平稳加深,使复习、新授、巩固丝丝相扣,顺利解析。

2、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可分散难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这样一题:“一个商店,同时出售了两件商品,现价都是50元,一件赚了20%,一件赔了20%,这个商店是赚还是赔?”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错误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练习要有明确的分工。要精心设计好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在教学中如果达到了趣味、引导、练习的要求,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以较好的效果全面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上一篇: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一篇:论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