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分析

时间:2022-05-20 12:53:08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5月,呼吸内科收治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90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口服,2次/d,0.2 g/次,观察组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持续4 w,1次/d,连续4 w,治疗前后测量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EV1%、FEV1/FVC%、MMEF%、PEF%高于治疗前,两组Raw%低于治疗前,观察组MMEF%、P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aw%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COPD并不能扩大肺容积,但可改善通气状态,抑制气流受限,特别是在减轻气道阻力、提高呼吸末流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多索茶碱;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疾病

用药是治疗COPD的主要方法,急性加重期主要药物包括化痰排痰药物、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类药物等,相关研究集中在新型药物、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上,关于多索茶碱、噻托溴铵研究较少,本次研究试就此进行探讨,分析多索茶碱、噻托溴铵联合应用对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5月,呼吸内科收治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急性加重期Ⅰ~Ⅱ期;②无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③临床确诊;④未合并其它类型致死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重症肺炎;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药物禁忌症,或有药物过敏史;②已并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气血胸;③需进行支气管关系、胸腔闭式引流治疗;④近期有麻醉史;⑤药物依赖,酗酒;⑥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⑦肺部手术史。共入选对象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48~71岁、平均(61.5±6.5)岁。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56例,其中高血压34例、糖尿病4例、其它14例。Ⅰ级41例、Ⅱ级49例。急性期病程3~8 d,平均(5.4±1.5)例。机械通气3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71例,β2受体激动剂34例,中药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类药物30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P>0.05)。

1.2方法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给予个体化治疗,包括基础抗感染、化痰止咳、抗感染、免疫、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口服,2次/d,0.2 g/次,连用4 w。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活量、1 s末用力呼气容积、1 s末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段流速、呼气峰值流速、气道阻力、比气道传导率指标实测值占预测值的百分比,英文对照分别为FVC%、FEV1%、FEV1/FVC%、MMEF%、PEF%、Raw%、sGaw%。y试时均严格的质量管理,需向患者口授要领,嘴巴包紧咬嘴,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快速、爆发式呼出气体,避免咳嗽。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太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太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EV1%、FEV1/FVC%、MMEF%、PEF%高于治疗前,两组Raw%低于治疗前,观察组MMEF%、P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aw%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COPD治疗药物较多,COPD患者入院时肺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咳嗽反复发作,肺内压力上升,肺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肺功能,还可能并发气胸、肺气肿,需及早解除通气障碍、气流受限。多索茶碱片是一种支气管舒张剂,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效果是氨茶碱的12倍,可预防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困难,减轻肺内压力保护肺功能。但部分患者可能对该药不敏感,特别是支气管扩张不明显,而炎症反应更明显、感染与运动诱发的COPD。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COPD并不能扩大肺容积,但可改善通气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文芳,刘日辉,于雅琴,等.2000-2014年中国40岁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5):961-96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79.

[3]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 (1):1-12.

上一篇: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