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构筑教师人格魅力

时间:2022-05-20 11:29:17

“五心”构筑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又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下,教师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部分教师的行为背离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对教师职业经典的诠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和修养。古语云“教学相长”,教师的学识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但无论世界如何改变,培养塑造人以及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宗旨是不变的,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着教师要时时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召学生,这也正是人们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之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面对把利益作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更应注重师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一、教师要有爱生之心

学生既是教师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有思想、有个性、不断成长变化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对每一个学生的热爱为基础因材施教。教师在工作时,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完善自身的人格。教师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以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为基础。

只有爱学生,教师才能正确看待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生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只有爱生,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耐心,不会因为学生一时的过错而大发雷霆,甚至像媒体上报道的那样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有爱生,教师才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学生身上,真正做到以情感人,用心育人;只有爱生,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表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教师热爱学生不是如家长般的溺爱,亦不是偏爱某一个学生,而是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是对学生平等的爱,是甘于奉献不计回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对学生的关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所写“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像父母一样地愿儿童好,就是要阻止邪恶进入儿童的心灵,把邪恶关在他的心灵之外。如果你心里对每个儿童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如果每个儿童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那你就可以相信,要是儿童遇上了糟糕事,你的内心会提醒你该怎么办。这种内心的命令就是关怀在起作用”。教师爱生之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教师要有敬业之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教师被社会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说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认识到社会高度赞誉后隐含的个人巨大付出,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青春与生命,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其社会成果的滞后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耐得住寂寞,有时甚至是清贫。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只有在正确认识基础上做出理性选择,教师才能在社会的变革中,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才不会做出变相给学生补课收费,甚至是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和金钱的背离职业道德的事情。只有在充分认识基础上的选择,教师才能在价值观念冲突中,认清自己的职业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

其次,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前提。教育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的活动,作为教育的执行者的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教师要把这些要求深刻的理解并内化为主体性需求,自觉地遵守和践行。

最后,教师忠于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教师在最初的教育工作中由于热情会积极努力,但教育内容的部分重复,很容易令部分教师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教师要在理性选择基础上,努力转变思想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并忠于教育事业。教师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与变化的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有选择的学习最新的知识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研究教学方法,爱岗敬业,因材施教,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教师要有健康之心

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都在时时冲击着教师,给教师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教师不仅面临这些外界的压力,同时要应对来自自身工作、生活的压力,如教师工作性质的压力、教师待遇的压力等等。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面对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教师要学会自己调节,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需要社会正确理解和关心教师,教师也是有着七情六欲活生生的人。虽然社会赋予教师无上的光荣和赞誉,但也不能将教师“神化”,过度拔高对教师的道德期望,甚至歪曲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自己要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的特殊性,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身心修养,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灵魂的高洁。

四、教师要有平常之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其工作的目的就是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长、成才。这一职业特点也决定教师要远离名利,安于平凡。平凡不等于平庸,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正是在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需要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的成功,甘为人梯。

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职业操守的职业,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需要处理吃喝拉撒的生活琐事,需要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支出。教师具备平常之心,既不会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誉而冲昏头脑,也不会为社会对个别教师的批判而灰心丧气,他会冷静的看待荣誉和批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拿自己该拿的工资,做自己该做的事业,平静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五、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教师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影响,可能会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而对其他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过错不能容忍。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从事的活动就是教育人、培养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闪光的一面,会成为有用之才。

同时,教师也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同事。在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同事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困扰。以宽容之心对待同事,积极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单位的团结,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5)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上一篇: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孩子的暴力在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