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错爱”

时间:2022-05-20 09:51:16

在动物园里,游客投食是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人们认为把自己带来的食物给动物吃是出于爱心.其实它们并不需要这种东西,结果成了“错爱”,用不适当的表达方式破坏了动物正常的生活规律,反而对它们造成了伤害。

比如,动物园现在有很多叶猴科的动物,它们的生理解剖结构与一般的猕猴不同,胃的容量占腹腔的三分之二,而且胃部没有肌层,饲料在肚子里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而完成消化分解吸收的,所以它们不能吃含氮高的食物,必须吃含租纤维的饲料。但游客就是觉得火腿肠和面包好,他们不知道,这种东西叶猴不能吃,吃下去也消化不了。结果,叶猴吃了游客投喂的点心.面包等食物后无法消化,而在腹内产酸产气,肚子胀得圆滚滚的,根本无法呼吸,活活被胀死了。这样的病例光是经我的手就有四五例。除了叶猴,还有反刍动物,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是无法消化。

不仅是面包和火腿肠,甚至有些根本不能吃的东西也被投进去了,包括食物包装。塑料袋等,这对动物来说危险更大。我曾经在一个体重只有40斤的鹿科动物胃里拿出来十几斤的塑料袋.已在胃里拧成团。晾干后塑料袋还有1斤多重。

因为投喂,很多动物都患有“星期天综合症”,集中表现在熊山、猴山和食草动物.我就亲眼见过游客给熊喝啤酒。尤其是熊山和猴山,游客投喂太多了,饵养员给它们配给的那点饲料有时候它们根本就不吃。因为投喂的东西比较杂,动物消化不了,有时候过了周末只好停止喂饲料,宁可让它们饿一顿两顿。此外.游客投喂的数量太大了,也会造成动物过胖,影响繁殖。而且动物在不同时期比如怀孕的时候,需要吃的东西是不同的,这个时候胡乱投食可能就会造成流产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投喂的游客都是出于对动物的爱心,但方式错了。游客真正的想法未必是要把动物害死,而是他们想爱,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某种程度上对动物造成了伤害。我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无知,我们在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的力度和程度都还不够。

为了阻止投喂,我们现在正在改造兽舍,把面向游客的墙面换成玻璃。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宣传,现在就打算专门开辟一个地方做此类宣传活动。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做了400多块宣传牌。我们应该让广大市民意识到,投喂不是表达爱心的唯一方式,可以采取认养、加入志愿者组织等方式,这是对动物更恰当的爱。

(本文作者系北京动物园副园长,文章由本刊记者采访整理)

上一篇:兽舍,一个无尽的话题 下一篇:破解中华虎凤蝶二十年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