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冬季养生

时间:2022-05-20 08:34:16

老年人的冬季养生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即从立冬开始,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冰雪是冬季的象征。冬季阴气极盛,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阳气下潜,生机闭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充盛,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养藏之道”。为此冬季养生应顺应天时和人体变化的特点。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说,冬三月即为闭藏月,气候寒冷,水冻地裂,具生机潜藏封闭之意。冬季精神调养,应使志意内藏不宜外露,像有私意存于胸中不欲吐露告人一样。冬之养生,当顺应冬藏之补的环境,使神气内守,免受扰动。起居作息宜早睡迟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多保持阳热;迟起以养。着衣宜温暖,日常活动要避免腠理皮肤过多暴泄在寒冷之中,以免损伤阳气,以维持阳气的正常运行,以此适宜冬季闭藏的养生之道。

2.冬季气温过低,或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特别老年人适应能力下降,很容易感受寒邪,发生疾病。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如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泄;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心肾,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弱;若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郁遏卫阳,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侵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脉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疼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故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有冻伤、感冒、骨折、手足皱裂、关节炎、支气管炎、肺炎、脑中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胃溃疡、结肠炎、慢性肾炎等,也多因受凉引发或加重,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做好预防保护工作。

3.冬季雪天道路结冰变滑,老年人外出容易跌跤,造成骨折,所以老年人在冬季冻雪天应尽量不要外出。

4.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可供冬令食补的有羊肉、鸡肉、牛肉、鹿肉等温阳之品。注意,阴虚体质且患高血压病的人忌食。可供药补的有阿胶、人参、鹿茸等。但注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切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有医生的指导,以免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5.冬季是肾经主令,是肾经旺盛之时。《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味属咸,心主苦,咸胜苦。故饮食摄养应注意减咸味增苦味,以养心气,适当增食辛热的食物以生苦,这样肺气宣达,肾气也就固实。

6.谨防“冬浴综合症”。洗澡时由于浴室内门窗紧闭,温度高,氧气少等因素,造成老人血压下降,脑组织一时性缺血、缺氧而出现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口干、出汗、恶心、心跳加速、神疲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此为“冬浴综合症”。如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到浴室外躺下休息,喝杯热茶或糖水等,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保健盒。

7.介绍几个冬季药食方:

①黄芪蒸乳鸽(补气方):肥乳鸽2只,黄芪、枸杞子各6克,水发口蘑30克。将鸽子宰杀,除去内脏头脚,切成块,黄芪切成薄片,碗内调入湿淀粉、鸡蛋清、调料、加入鸽子肉,口蘑拌匀摊平,将枸杞子码在四周,黄芪片放在碗中央,上屉蒸烂熟,佐餐服食。

②归参炖母鸡(补血):当归、党参各15克,母鸡1只。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放进砂锅,加入调料,用文火炖烂即成。食用时,可分餐吃肉喝汤。

③猪肾粥(补肾方):猪肾(即猪腰)2个、粳米50克,葱白、五香粉、生姜、盐适量。将猪肾去筋膜,切细,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内煮成粥,将熟时入葱、姜、盐及五香粉调味、佐餐食用。

④参归炖猪心(气血双补):潞党参50克、当归10克,猪心1只,味精、食盐各适量。将猪心去油脂,将党参、当归和猪心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猪心熟烂即成。食用时放味精和食盐少许。

上一篇:重视老年人手抖 下一篇:使用家电,谨防电磁波污染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