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经济法中的国家利益实现路径

时间:2022-05-20 06:27:56

探索中国经济法中的国家利益实现路径

【摘 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往经常涉及国家利益这个话语,成为了法学中的常用的概念范畴,其内涵极其丰富,具有广阔的外延,它作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一种利益形态,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对于国家利益的类型化问题应当是国家利益法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从中国经济法体系实体法保护体系这一层面,探讨国家利益的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实现,充分体现法律对于国家利益的保护,切实维护复杂利益结构中的国家利益,并注重国家安全利益与其他国家利益的均衡与适度保护与实现。

【关键词】中国;经济法;国家利益;实现;保护

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法学范畴,在国际交往中应用频率较高,然而,国家利益概念在法学上的概念较为抽象,并与其他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政府利益之间的界限模糊,无法具体地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准确的指导。从经济法层面的实体法来看,经济法调控政策可以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与管理提升,然而,我们也要关注对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利的因素和风险,要完善中国经济法中的国家利益保护规则,全面维护国家利益的实现。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范畴

中国的研究学者对于国家利益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变迁,国家利益成为了一个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和词眼。对于国家利益的概念,有不同的阐释和理论:(1)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一些学者认为国家利益应当是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问题。(2)满足国家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国家在对外开放竞争格局中的物质与精神的生存需求与发展需求的总括。物质层面上要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精神层面上要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3)所有需求对象的总括。国家利益应当是所有需求对象的总括,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加权指数,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客观实在性。

国家利益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利益,即: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其下还包括具体的利益。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国家利益不是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全体国民的利益的集合,它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国家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的感知、判断和界定、解释等,则需要产生主观层面上的国家利益,它是客观国家利益的主观能动反映,也称为“国家利益观”。(2)全民性。国家利益的享有主体应当是全体公民,是全民族共同利益的综合体,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共识。同时,国家利益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然而,从利益主体来看,国家利益应当体现为全民性而非阶级性。(3)动态性与稳定性。国家所处的内部形态和外部系统环境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国家利益也随之要动态调整和发展,需要在国家利益的层次上加以适当的调整。同时,也不能否认国家利益的稳定性,这主要体现为国家基本的利益诉求就是恒久存在的。

二、经济法中的国家利益保护体系分析

经济法与国家利益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济法应当成为调整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经济法作为一部新生的法律,具有较为宽泛的利益保护范围,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保护的利益包括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对于个人利益的保护是在社会整体利益获得保护的实现的同时,使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保护。而经济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体现出与社会整体利益保护和实现的同步性,并表现出社会整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性。由此可见,在中国经济法的利益保护体系之中,其利益观是综合性的,注重对各类主体的利益的公平保护。

而现行经济法体系中的国家利益保护与实现,不应当局限于精神或价值层面,而应当在经济法领域获得制度化的确定,要通过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实现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具体来看,表现为:

1、济法的市场规制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在我国的经济法体系之中,市场规制法主要是着眼于对微观经济关系的协调和调整,对具体的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强制性的管制,以保持市场秩序的公平有序。然而,随着科技和法律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的状态,并主要显现于资本、信息、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这种不均等的状态不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也有损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此,出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达成市场主体间的平衡与稳定状态。同时,为了限制和消除竞争的垄断现象,减少经济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重新调配经营者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由此便兴起了合理规制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更好地体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

2、经济法的宏观调控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经济法通过宏观调控法,实现宏观领域的国家利益保护和实现,具有极其明显的间接性和诱导性特征。由于市场存在分散决策和自由竞争的特性,致使宏观经济存在风险性和不可持续性,这就需要采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以“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为轴线,实施包括在计划法、经济政策法在内的宏观调控法,从法律的层面实现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力限制和责任界定,以更好地促进国家整体利益的保护与实现。在这个领域之中,计划法是国家利益保护的框架,经济政策法是国家利益保护的方向,具体的调控举措是国家利益保护的合法手段,可见,在经济法的宏观调控领域无不显示出对国家利益的保护理念。

三、中国经济法对国家利益保护与实现的实体法路径

(一)反垄断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反垄断法是对经营者的竞争行为和竞争关系的调整和规制的法律规范,也是中国经济法的重要实体法内容,它主要是对限制自由竞争的潜在或已经构成垄断的行为加以规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增长的态势下,排斥和限制自由竞争的经济垄断行为逐渐增多,对市场机制的自由竞争机制的调整功能起到了较大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地危害了市场竞争的秩序。为此,我国针对这些行为进行了规制,对于垄断行为的经济规制法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力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反垄断法》等,在这些反垄断法制度体系之中,对于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具体体现于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我国的反垄断法制度体系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为主旨,并采用豁免适用的方式,彰显出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还将知识产权纳入除外适用的范畴。在对限制市场自由竞争的经营者审查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素,如果经营者集中的状态对市场自由竞争或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损害,则应当审批为禁止行列。

2、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反垄断法体系从法律层面上,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实施专营专卖,以更好地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对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国有资产是依法归国家所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狭义上的国有资产的概念主要是指国有资产投资及由此而产生的增加权益。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尤其紧密,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可以直接给国家带来各种经济收益,从而直接实现国家利益。然而,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为此,对国有资产权益的保护是对国家利益实现的当务之急。

我国主要采用《物权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实现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控制,这突破了私法的界限,着眼于对国有资产的倾斜性保护措施,并采用原则与规则并举的方式,最大化地实现对国有资产权益的保护。并且,对于关系到国有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严格了相关的实体程序机制,以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另外,还设置了多重监督机制,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权益的独特监督和保护。如: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监督等。

(三)金融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实现

经济法中的金融法以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为主要价值目标,它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主要体现为宏观上的金融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等,还体现在微观层面上的金融监管,以更好地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的金融监管措施如:金融风险监管、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金融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实现,具体表现为利率调控政策和汇率调控政策:

1、利率调控政策。通过利率调控政策可以较好地化解利率管制所引发的货币与商品之间的不平衡矛盾,可以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实现对金融秩序的公平竞争环境创设和维护。

2、汇率调控政策。汇率调控政策可以较好地缓解利率变动的压力,有效地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异动,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可以防范金融市场投机现象,也可以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更好地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国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国家利益的话语,这就需要我们明晰国家利益的保护和实现路径,可以从中国经济法的体系建构和实体法程序,阐释经济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方式和功能,从而揭示国家利益的具体内涵,辨析经济法领域对于国家利益实现的有效保护路径,实现对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和实现,保护国家利益中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更为完整地体现出国家利益的至高无上性,使国家利益成为我国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制度工具。

参考文献:

[1] 倪寿明. 司法公开问题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 2011

[2] 程南. 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D]. 中国政法大学 2011

[3] 孙建. 法律适用中的国家利益[J]. 政法论坛. 2011(06)

[4] 王公龙. 国家核心利益及其界定[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1(06)

[5] 吴瑞. 法律视野中国家秘密的基本属性――基于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下)[J]. 保密科学技术. 2011(11)

[6] 吴瑞. 法律视野中国家秘密的基本属性――基于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上)[J]. 保密科学技术. 2011(10)

[7] 马俊x. 国家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和立法结构探讨[J]. 中国法学. 2011(04)

上一篇:多一些“悦纳”才幸福 下一篇:李冬 做厨师先要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