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字幕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研究

时间:2022-05-20 06:18:03

华语电影字幕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研究

摘 要:华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有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在华语电影中的重要体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华语电影文化专有项的部分翻译原则与策略主要是归化和异化的运用。

关键词:目的论;华语电影;文化专有项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28-02

一、目的论的发展概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进行语言翻译的时候,对文化的有效处理是进行翻译的难点。从翻译的角度来讲,信达雅是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但是仅仅对这些方面的遵守完全是不够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翻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观点:目的论。

目的论,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翻译需要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需要在原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文本的初衷进行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包括目的法则、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这三大法则以目的法则为先,都需要译文不违背原文,对原文忠实,但有强点译文与原文并非完全符合,特别是在处理文化专有项的时候,可能会存在文化空缺。所以目的论所要求的对原文的忠实主要是由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这三条准则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语内连贯,这两者都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宣传文化是字幕电影的翻译目的之一,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语言学习者来说,字幕电影翻译的成功与否能影响到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字幕用来指翻译电影、电视等大众音像交际类型时使用的两种方式转换的术语。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通常所说的语际字幕翻译。字幕翻译的出现,不仅可以让观众从听觉上,而且可以从视觉上,全方位的把握电影的内容,享受到电影的魅力。

二、字幕翻译特点

字幕翻译仍然属于较难的一个翻译领域,主要原因在于与其他文本翻译具有很大的区别。字幕翻译具备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属于文学翻译,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如瞬时性、通俗性、互动性等等。这些特点需要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格外注意。

瞬时性是指字幕的瞬间展现过程,也就是说字幕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很短,因此观众不可能像书面翻译那样细细琢磨,慢慢品味。此外,字幕的显示空间也是很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两行,对于观众来说不能像正常的阅读那样进行前后参考。这些限制就要求字幕的翻译要言简意赅,表意准确,能有效够满足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协调,并且确保观众对电影中所体现的文化领域的理解与接受。

通俗性是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也应该重点考虑到普通观众的接受能力,毕竟电影发行的目的之一是娱乐大众,特别是为商家赚取利润。因此字幕的翻译必须通俗化和大众化。也就是说不论年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只要电影中不加入一些晦涩难懂的信息,大众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否则的话很难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而且影片的票房也会大打折扣。

互动性是指字幕所表达的信息与电影界面显示的信息是一致的,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如上所说在影视作品中因为显示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求翻译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的表达界面所显示的信息。以上这些字幕翻译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对翻译工作者的能力与翻译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华语文化专有项在字幕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影视字幕中,中华文化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不同的宗教文化在影视字幕中的反应。如:我把你们抓进来是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在这里面好好修炼――(《白蛇传说》) 。由于没有加入过多的注释,所以很可能在这里很多观众可能会认为修炼是指修道练气,而实际上是指法海让白蛇和青蛇去反思进而提高思想境界,方法便是通过研习佛法,静心打坐慢慢的领悟人生道理。所以这句台词足见佛教思想在影视中的体现。

历史上人物、官衔、地点名称的反复出现。如:曹操某臣:丞相,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求见――(《赤壁》)。 在这个例子中“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位居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荆州”和“东吴”都是中国古代的地域名称,又如:诸葛亮: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诸葛亮同样也是三国时期的军师。然而后半句的孔孟又是指代何人,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国外观众而言,字幕翻译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影视作品本身的接受程度。

传统的汉语语言特色,如谚语、典故、四字成语等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成语“杀身成仁”,来自于孔子的《论语》一书中;“舍生取义”出自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前后两者都是指为了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自己的性命,通常是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中国的成语常常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目标语言中常常找不到相应的表达。又如:“昔日往已,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画皮》)。 具有古代文学特色的四字格成语,有些中国观众不免也会觉得费解,所以外国观众对于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可能更是一头雾水,觉得莫名其妙。

四、字幕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从历史上看,归化与异化是对直译与意译的延伸与拓展。前者要求把源语本土化,即翻译工作者需要把源语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有助于观众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理解性。后者要求译者要向读者靠拢,在翻译中使用外来语言的特点,吸收外来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翻译方法可能更有助于源语文化在目的语读者中的拓展。

但更多的翻译学家倾向于归化与异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绝对的归化,也不存在绝对的异化。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再现源语言的思想风格,从这些要求来看异化翻译方法是必然需要的,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译文的流畅与观众和读者的理解,采用归化也是必然的。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千秋,要考虑多方面才能达到翻译目的。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曾指出翻译要尽可能地做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范畴,争取让译文的表达看起来更自然。

1.归化的运用

如上所述,字幕翻译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应该通俗易懂,在观看电影时,观众的注意力在画面和字幕之间不断的切换,若字幕译得晦涩难懂,就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画面的欣赏。所以要把蕴含深厚的文化词译为直白、通俗易懂的语言,纳入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范畴语,需要的翻译策略应该是归化译法。在字幕翻译中可以采用浓缩式的归化方法。

例1: 我把你们抓进来是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在这里面好好修炼――(《白蛇传说》)。

We are giving you another chance, a chance to reflect and improve.

例2:“昔日往已,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画皮》)

Once I departed, carrying the woe of the willows.Today I returned in the midst of the rain and snow. Those who know me say Your heart is overflowing with sorrow.Those who do not know me say what more do you want?

从以上两个例子分析,《白蛇传说中》中的“修炼”如果直译就是try to 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 and cultivate vital energy,会让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外国观众误以为是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要求尽量简洁明白,不能采用加注的策略,另一方面电影面对的是人民大众,如果有太多晦涩难懂的词会丧失大批的观众,故翻译成“reflect and improve”简单明了清晰,很容易让外国大众领悟这句话的内涵。在第二个例子中,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主要是能够增加源语言的流畅性,听起来朗朗上口,但第一与外国观众来说内容听起来晦涩难懂,同样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简单明了,便于观众欣赏。

2.压缩性或省略性的异化

例3: 诸葛亮: 这位是东吴的周都督――(《赤壁》)。

This is Viceroy Zhou Yu.

例4:曹操某臣:丞相,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求见――(《赤壁》)。

Prime Minister,the surrendered generals,Cai Mao and Zhang Yun,are here

例3中周都督的称呼如果采用质疑的方法,外国观众并不是十分清晰明了“都督”职位如何,周都督究竟是何人,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取了压缩式的意译,为“Vicerory Zhou Yu”,能清楚表明人物的角色。例4中,“荆州”这一地名在翻译时的省略是可取的,可以有效减少外国观众对字幕的理解难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特征。因为影视字幕翻译的局限性使得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为困难,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对文化专有项的特殊处理,让目的语观众从影视声像中弥补这类文化意义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殷玲.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词语的处理[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2).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3]庄琦春.中外影视作品译制的社会文化思考[J].现代传播,2005(1).

[4]赵春梅.译制片的追求:传递原片的风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

上一篇:略论当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下一篇:安迪.沃霍尔艺术理念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