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二五”

时间:2022-05-20 03:30:54

阳春三月,冰融雪化,大地复苏。记者来到驻于叶尔羌河末端、夏可河岸的农三师五团采访。这里已是一派绿树成行人繁忙的春耕景象。

五团现有耕地10万余亩,总人口2.1万,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4%,是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团场。

上世纪末,由于诸多原因,该团生产上不去,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低,是农三师有名的老大难单位。后经几届党委领导班子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到2004年,该团实现超常规发展,8.8万亩棉花单产籽棉突破340公斤,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5年是让我们每个五团人终身难忘的一年,尤其是9月29日,更是黑色的日子。”一见面,团长宋向东就给了一个让记者摸不着头脑的开场白。“2005年是五团多灾多难的一年。”宋向东继续介绍说,“仅在春播后短短的两个多月,五团就连续遭遇8次大风、6次冰雹、两次虫灾、1次旱灾、1次洪灾。特别是9月29日那场冰雹使五团受灾极重,现在回忆起来都让人心酸。”说到这里,记者才恍然大悟。

五团这届党委领导班子是2004年6月组建的新班子,党委成员加上团长助理共有6人,比过去党委班子成员减少了11人。

别看这届班子人少,可他们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人人懂经营、善管理,干起工作来个个赛过拼命三郎。2005年,五团党委每个成员都一门心思、一个目标,决心在2004年的基础上使全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春播结束不久,地里的棉苗就从地里齐刷刷地拱了出来。8.8万亩棉花,一播全苗,苗齐苗壮,谁见了都乐在心里,喜上眉梢。

“没想到刚进入5月,无情的自然灾害就接踵而来。”宋向东说,“5月17日,连续3天遭到大风、冰雹、暴雨袭击,随之而来的是霜冻、泛碱,造成7.2万亩棉花受灾,其中重灾1.36万亩;6月底,夏河营大面积沙壤地棉花受旱;7月,第二代棉铃虫泛滥;8月,叶尔羌河、夏可河发洪水,使十六连、二连及夏河营的6个生产连队受到威胁。”

面对如此多重的自然灾害,五团党委一班人没有退缩,而是率领全团各族干部群众沉着应对。

9月的五O团,艳阳高照,棉苗把裹在肥大棉桃中的洁白花朵,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地吐了出来。据当时农业科技人员测产鉴定,五团8.8万亩棉花单产籽棉可超过450公斤,总产将突破3600万公斤,可创建团以来之最!

就在如此大好的局面下,一场冰雹使该团4万亩棉田损失惨重。全团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余元。

然而,五团人并没有被无情的灾害吓倒。该团党委成员各带一队人马,分头赶到不同现场察看灾情,连夜制定救灾措施,组织受灾连队干部职工抗灾救灾,仅用了3天时间,该团就拾回落地棉200万余公斤。而该团党委“一班人”则3天3夜没睡过一次囫囵觉。该团各族干部职工称赞说:“团党委是咱们的主心骨,是大家的一面旗!”

“群众的主心骨,大家的一面旗”,这对五团领导班子、党委的赞誉并不过份。

1年多来,五团党委班子以发展壮大团场经济,致富各族职工为己任,仅2005年1年就完成投资5548万元,为每个职工减负让利达988元。

在五团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2005年多次抗灾救灾中,该团党委一班人始终走在干部职工前面。团长宋向东、政委胡斌、副政委朱代文,哪里受灾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穿梭于受灾棉田间,和职工一起复播、补种、破碱、二次中耕。因病住院不到两天的副团长李克福,听说团里棉花受灾,他不顾家人和医务人员的劝阻,拖着沉重的病体,奔赴受灾棉田。为确保2005年新增的设施灌保质保量地按时投入使用,副团长李发伦连续两个月工作在田间地头……

这一切,各族干部群众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并向团党委一班人看齐,克服困难抗灾救灾,硬是让各种困难低下了头。2005年,该团棉花单产籽棉363公斤,超额完成农三师下达的任务;实现生产总值1,34亿元,全团职均收入1.7万元。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团党委书记、政委胡斌说:“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特别要吸取2005年的教训。搞农业的,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也要随时做好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以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失。在新的一年里,五O团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争实现全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上一篇:耕耘天地间 下一篇:今年两会新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