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

时间:2022-05-20 03:06:37

生态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

摘 要 本文提出了生态大学城的概念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模拟设计了辽宁省沈阳市沈北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指出完整意义的生态大学城建设应考虑到生态总体规划、生态技术设计、生态舒适度、生态管理系统和生态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生态大学城;沈北大学城;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61-03

0引言

大学城是一种高校聚集的建设模式,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外部其他城市人工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相互依存,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大环境,如图1。对大学城进行生态规划,建设生态大学城,就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一定生态和谐度。这与当前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图1 城市生态系统、大学城与校园相互关系

1沈北大学城概况

沈北大学城建设于1998年,从北至南依此是辽宁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医学院。蒲河位于辽宁大学北部,南小河贯穿沈阳航空学院。大学城中还有其他聚集建设的高校、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如图2。

图2 沈北大学城布局图

(标注红点和字母的为大学城内高校或教育机构,A-沈阳师范大学,B-沈阳工程学院,C-沈阳医学院,D-沈阳师范大学东北门,E-沈阳医学院南门,F-沈阳航空航天大学,G-辽宁美术职业学院,H-辽宁大学北校区,I-沈阳菁华商业管理学校,J-沈阳金融学校)

沈北大学城当前面对的种种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共环境

大学城内现有主要高校 7 所,各高校校园内部环境规划均可满足师生教学与生活基本需求,校园景观特色突出。但是大学间环境缺乏联系,公共环境未能做到校园环境的延伸,且保护状况不理想。要求加强设计和规划的整体协调。

2)绿化要求

大学城公共环境绿率较低,个别区域绿化植物非本地树种,且维护较差,如图3。砖石、混凝土、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较大,植被、河流水体多处于从属地位。存在原因是,在规划建设中未做到以自然为基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图3 沈北大学城内一处植被

3)生态设施建设诉求

高校间无公共可用的中水处理循环系统、湿地系统等节能减排、净化环境的生态系统建设要素。这不仅不利于大学城可持续发展,也反映出沈北大学城各单位建设相对独立,少用公共可用资源。

3规划和设计对策

3.1总体生态规划

1)土地规划和建筑材料选取

土地利用应打破校园建设,迈向大学城区整体规划理念,将粗放型土地利用转变为密集型土地利用,且建筑尽可能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如图4为沈北大学城中某高校校区与周边环境模拟图示。

图4 某高校校区与周边环境布局模拟图

2)绿地结构系统

绿地结构应考虑绿地分布、绿地率、绿化率(含透性覆盖)、裸土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等指标,并考虑除机动车道和强度践踏的地面外软覆盖或透性覆盖面积的大小。多用乡土植物种类,注重生态位多层次利用。图5是一处建设较为理想的绿地结构。

图5 理想绿地结构

3.2生态技术设计

1)能源利用

生态大学城的建设应考虑到低碳要素,对能源利用进行规划建设。大学城楼体建设中应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能源供暖、供热,并合理构建热系统管网,提高余热利用率。

2)水资源的利用处理

生态大学城应进行分质供水的规划建设,在大学城内设立自来水深处理站,使自来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保障师生饮水安全。对于卫浴产品的采购,节水器具是理想选择。对于污水的处理,应发展建设中水处理系统,用作绿化或景观用水或建设人工湿地。

3)固废收集与处理

大学城中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应进行收集、密闭储运,对于大学城中废纸等可会用垃圾应建设回用机制,或发挥大学城中师生、志愿者社团的力量,回用校园中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并对大学城中其他工业企业、民用住宅小区进行固废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的理念。

3.3生态舒适度

1)声环境

根据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大学城噪声标准应保持白天≤55dB,夜晚≤45dB。

2)大气环境

生态大学城内楼群布局应合理规划,避免高楼强风效应。大学城内停车场及临时停车场布局应合理,有利于汽车尾气散逸。

3.4生态管理系统

1)生态安全系统

生态大学城内应充分实现人车分流。对于绿地建设来说,绿地内木本植物群落的透视距离适宜,开放绿地用作室外公共避难绿地的满足率和室外活动休闲开放绿地的满足率应高。合理规划建设排水系统,暴雨停后24小时地面积水消失及时。

2)使用周期规划

生态大学城建设中及建设后的使用管理要根据设施寿命周期,制定设施管理办法,从3R角度在管理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5生态教育理念

1)校园课程

给在校学生设计生态理念教育课程,举办各种形式讲座,增强师生生态生活意识。

2)校外实践

组织有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科学研究,将成果应用于学生校外实践过程,令学生在校外实践生态理念,同时具有推广作用。

3)广泛宣传

提高生态大学城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生态意识,宣传生态大学城概念,促进学校和周边社区、企业的合作,使低碳、环保的生态生活理念走进居民生活,倡导所有居民和企业保护大学城的建设。

4结论

目前国内大学城建设如日中天,但是大学城总体建设不得不说尚欠合理规划。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就为大学城的科学规划提出了方向。研究提出生态大学城的建设理念和方向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方向,具有推广意义。可以预见,伴随着中国社会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生态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也将成为大学城建设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戴井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分析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

[2]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陈岳堂,高志强.生态校园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4(4).

[4]马文银,莫晓红.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5,5.

[5]陈洋.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上一篇:锅炉耦合系统提高电厂供电效率的研究 下一篇:现代空管空域规划中的主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