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堆理论”看中国教育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时间:2022-05-20 02:10:41

从“沙堆理论”看中国教育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摘要:“沙堆理论”说明了世界的不可预知性,一个小的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从此理论看教育行业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或许有一天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情能够给教育行业带来重大改变。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怎样去做?两点提供思考:一是积极改变,将“临界状态”扼死在萌芽;二是等待坍塌再重新建构。

关键字:沙堆理论教育

【中国分类号】G40-058

偶然间在一档知识性节目中听到了“沙堆理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细细想来很有意思。今日将“沙堆理论”结合于我所工作的教育事业,产生一些思考,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何谓沙堆理论

如果用一堆沙,我们一粒一粒地往下滴,一开始沙粒会形成一个圆锥形的自组织。常见的有工地上筛的沙子或是沙漏模型中的沙子。但是随着沙子一粒粒下落,我们能够看到沙堆不会永远保持圆锥形,总有一刻会坍塌,上面的尖角塌陷下来。而沙堆问题所探讨的正是何时坍塌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坍塌?哪一粒沙子会造成沙堆的坍塌?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美国物理学家巴克,他认为沙堆坍塌的时刻是不可预测的。后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也证明了巴克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证明: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然而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落下一粒沙却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当沙堆达到“临界”状态,每粒沙与其他沙粒就处于“一体性”接触,那时每粒新落下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尽管微细,却能贯穿沙堆整体,把碰撞次第传给所有沙粒,导致沙堆发生整体性的连锁改变或重新组合;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新沙落下而变得脆弱,最终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

二、沙堆理论的社会解释

“沙堆理论”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或小的行为动作,可能会改变一个观念、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行为、甚至一个人的整个世界观。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所发生的事情又会给今后带来怎样的后果。在现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科技革新的速度也异于以往。可能是一个物理实验的成功,颠覆了牛顿等人几百年建立的理论基础;可能是一个新能源的发现,马上就能解决石油供给不足的现状。

最能体现“沙堆理论”的事件便是“郭美美”事件。2011年,微博昵称为“郭美美baby”的郭美玲因其在网上炫富并声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接着此事件迅速发酵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虽然接下来红十字会与郭美玲本人都发表声明宣称两者之间毫无关系,此事件的真相也有待继续追查,但可以肯定的是,“郭美美”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对红十字会而言是毁灭性打击。社会公众对红十字会捐款去向不公开不透明的批判声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红十字会的声誉瞬间扫地受损,捐款数额急剧下降。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本是一件小事,但正是这样一个小的“沙粒”的加入,使得红十字会的声誉陷入低谷。而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郭美美事件”令红十字会机构完全无法预见的,甚至连任何补救措施没有准备它就发生了。

三、由沙堆理论看教育中的问题

在过去的2013年中,教育系统中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社会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如事件频现,许多人开始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重庆女童摔婴事件,引发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复旦研究生饮水机下毒事件,折射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缺失;中国人大自主招生腐败,探究“权钱交易”的内幕。说到底,被媒体曝光出来的事情都是“个案”,然而这一个个的典型“个案”却恰好是让基础组织坍塌的那个关键“沙粒”。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个案”什么时候发生,但是我们知道发生后的结果是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大讨论:呼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对每位教师进行师德考评,将教师队伍中的“残渣”剔除出去。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关注家庭教育,甚至将开展家长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必修工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师等行业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高校自主招生的优劣引发专家学者的唇枪舌战,各项规章制度也相继出炉。

四、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根据“沙堆理论”而言事情是无法预知的。教育行业中出现的这些丑陋现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就没有杜绝发生的方法了吗?

回过头来想一想,沙堆什么时候才会坍塌?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造成圆锥体的坍塌,而是当这个组织到达“临界”状态时。那什么情况下才是“临界状态”呢?

“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产生了信任危机,但事实上,红十字会一直都处在一个“临界状态”。公众社会对于红十字会的捐款来源与支配早有困惑之心,需要其公开透明的想法在心底蠢蠢欲动,只缺一个机会暴发出来,而“郭美美”事件就是这样一个机会。究其原因,红十字会不是败给了郭美美,而是败在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如果一开始红十字会的捐赠信息财务管理可以大大方方的摆在每个人面前,对于每笔款项来龙去脉都有迹可查,那么我想十个郭美美也难以摧毁红十字会的声誉,相反还会有不少人支持红十字会而认为郭美美是个大骗子。

同样,教育系统中本来就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地方亟待各方面发声探讨。如教育均衡问题、高考移民问题、素质教育问题、高校管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课业负担问题、教学质量问题、教师素质问题、家校合作问题等等。不管这些问题是教育管理者们所了解的、重视的,亦或是不知道、不关心的。这些需要改进、需要探讨、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临界状态”。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一个事件把这个问题抛向社会,产生轰动性的效应,甚至会带来整个教育的大变革。

我认为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有以下两种应对措施:

1、如果教育的管理者能够自我剖析,积极寻找教育行业中的种种可能存在的弊端,以自我调整、自我改革的方法解决。这是一种积极改变的心态。能够自己将“临界状态”的沙堆中的那个“尖”动手拨掉,让沙堆继续形成,教育继续发展。发展一段时间或一定阶段后,再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的自我改革,将“临界状态”再次打破。长此下去,沙堆坍塌的那一天就会来得晚一些或者永远不会到来。

2、不可否认沙堆坍塌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再次堆积的过程,正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既然不知道沙堆什么时候会坍塌,既然不知道教育行业哪个地方有问题,既然不知道问题出现了应该怎样解决,那么我们先等等看,等待一粒“关键沙粒”将它毁灭,我们再考虑重生。毕竟毁灭之后才知改变的根源所在,有毁灭才会有重生。

上一篇:浅谈中职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协作 下一篇:探析初中地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