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20 12:59:35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内容、测绘技术、测绘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仪器与场地、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浅谈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1-02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中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在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经过笔者几年来在建筑类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践,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

《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研究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应用实际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建筑施工中能进行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并能进行简单地形图测绘工作。

1.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切入点和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测量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

2.课程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能力结构强调测量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实践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上升为运用能力。具体能力目标为:掌握以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为主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对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和简单的校正;具有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相应数据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识图、测图和用图能力;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3.课程素质结构体系的构建。课程素质结构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不畏艰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公物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需要运用有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建筑工程制图、CAD、计算机等,同时它又为后续的建筑施工课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讲内容外,根据社会需求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流向,增加了路桥施工测量、管道施工测量、钢结构施工测量等内容。课程内容的改革应以本着“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兼顾新技术新应用”的基本原则,针对建筑类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实践教学内容。《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的实践内容包含了平时实训课和集中综合实训构成。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检验方法和简单的校正方法、掌握经纬仪测角、水准仪测高差、钢尺量距与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程序,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针对在实训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认真操作这一特点,为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把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的考核,作为本门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把测量实训室建成开放性实训室,建工系的学生凭学生证,在指定的时间内可借领仪器,实训指导教师跟随辅导。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现状应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讲课、实训、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教学内容增多,而测量课时较少的现状,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黑板、多媒体学生可以汲取大量信息,同时通过演示教学加深对仪器以及仪器操作使用的理解;对测图和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带学生进行现场参观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上,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为主。实物教学――课堂上通过展示相应测量仪器,使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和用途。演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讲解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使用,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仪器操作的使用方法。现场教学――在讲授测量实践操作应用时,可以采取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测量方法,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零距离。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把测图和放样内容综合起来进行两周实习,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一些老式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已经不多,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水准测量中所使用的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光学经纬仪向电子经纬仪发展。因此,应该在掌握常规基础仪器(如DS3水准仪、DJ6光学经纬仪、钢卷尺)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准仪、DJ2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测量教学应该有专门的教学场地与实习场地。教学场地除了多媒体教室外,应设置室内操作演示教室,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实习场地应分为测图与测设两种场地,模拟工程实践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试卷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5%,以经纬仪操作的对中、整平、视差、读数、时间这五方面为考核内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它是对本门课程综合运用的一个考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5%,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从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汪祖民.对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测量学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01.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下一篇: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