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35例

时间:2022-05-19 11:40:31

【摘要】目的:观察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治疗M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9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刀松解;清宫旋提手法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123-03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性改变、周围软组织劳损、挛缩等多因素导致颈椎内外紊乱,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研究发现[2]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占眩晕病总数的40%,中老年患者及长期伏案工作者的发病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本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且出现低龄化趋势[3],多数学者认为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最有效的方法,笔者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清宫旋转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该疾病疗效显著,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符合入选标准病例70例均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骨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将70例病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和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男12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224±480)岁,病程15~103个月,平均病程(363±182)个月;治疗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367±623)岁,病程24~112个月,平均病程(372±14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的诊断标准。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颈性眩晕(Cercical Vertigo,CV)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及针刀整体松解术手术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位置性眩晕、神经官能症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所致眩晕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③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显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肿瘤者,需要手术者;④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判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相关内容。治愈:原有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转: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轻度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无效: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或甚至加重。

142眩晕障碍评分(DHI) 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6]评价患者的功能、情感、生理改善情况。DHI分为功能评分、情感评分、生理评分3大项。回答选项“是”为4分,“有时”为2分,“无”为0分。然后计算出改善指数。改善指数 =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1511西医常规用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1301)6mg,1日3次,饭后口服,视年龄及症状酌情加减,疗程2个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10mg, 1 次/d,晚睡前服用,疗程2周。

1512颈托固定,起身需佩戴颈托,每次至少2h;视病情需要可选择颈部理疗。

152治疗组

1521针刀治疗。操作方法:选择“T”形针刀整体松解术,这种术式包括枕部及颈后侧主要软组织损伤的松解,包括项韧带部分起点及止点的松解,同时松解头夹肌起点、斜方肌起点、部分椎枕肌起止点、颈夹肌起点以及项韧带,操作方法可分为软组织损伤型和骨关节移位型[7]。

1522颈椎旋提手法(清宫正骨学派)先采用颈椎理筋手法,检查软组织的病变情况,主要包括棘突及周围软组织,病变部位手下感觉有不光滑、小条索状或块状增生性改变,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有砾轧感;在侧后方关节囊病变部位及关节突对位不良的部位,做小幅度的回旋运动,用力要轻柔,直至患部砾轧感减轻或消失,压痛减轻为止;再行颈椎旋提手法,以右侧旋转为例,病人取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用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颈部。依据之前确定颈椎病变位置,将颈椎处于屈曲位置,嘱患者自已向右侧旋转颈部至极限角度,医者在感觉患者颈部已锁住的情况下,嘱患者放松,迅速准确完成颈部上提手法,可伴发弹响声,但不强求同样完成左侧颈部旋提手法,从而完成整个手法。上述手法操作成功后,对侧亦采取相同方法,施术1次。每隔3日治疗1次,每次20min,2周为1个疗程。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行,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DHI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项痹”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经脉与气血的瘀Y,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颈肌损伤、环枢椎关节的错位等均可导致经脉气血淤阻、气滞不通。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耳鸣、耳聋、眼花、颈肩痛等症状。多数学者[8]认为手法治疗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松解颈部组织和刺激颈部穴位,使痉挛的颈部软组织得以放松,使颈部变性软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消除软组织的炎症对交感神经纤维的刺激,增大椎动脉的血流,恢复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从而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本研究在清宫颈部理筋手法基础上配以旋提手法,有以下4点作用:①解除嵌顿或嵌压的滑膜皱襞;②突然的旋转牵拉使处于高张力的肌肉得到缓解;③松解关节或关节周围的粘连;④纠正关节错位,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8]。另外,旋转手法可以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并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减轻或解除骨刺对椎动脉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使失稳的颈椎重新恢复平衡[9]。根据针刀医学关于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及疾病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6],颈性眩晕的主要症结就是椎体错移,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以及骨刺的发生。由于颈椎错位是建立在动、静力失衡病理基础之上,因此在颈椎棘突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起止点必定存在应力异常情况,长期应力异常部位的软组织就会出现紧张、痉挛甚者肿胀、渗出、增生等无菌性炎症,手法很难达到病所,对痉挛、增生的组织亦难通过手法给予松解,因此再施以针刀整体松解枕部、项部软组织的粘连及瘢痕组织,松解患处紧张的肌肉、韧带、关节囊,重整错位的结构,有效治疗局部症状,改善眩晕及情感因素,更重要的在于纠正了颈椎动力失衡,增强颈椎外源性稳定因素。

手法与针刀相结合,针刀松解变性的软组织,手法调整颈椎骨关节,既调整了颈椎的内源稳定性,又增强了颈椎的外源稳定性。再通过人体自身修复能力的调整,从而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其复发率。西医治疗主要予对症处理,常规使用降低神经兴奋性、扩张动脉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缓解眩晕症状有一定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眩晕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也有较大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1]连树林,丁庆刚,旋静,等.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28(03):432-433.

[2]王雷,王遵来,盛坤,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5(02):175-177.

[3]李永超,彭宝淦.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23(03):250-25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137.

[5]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43.

[6]Jacobson GP,Newman C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J].Arch Otolarynqol Head Neck Surg,1990,116 (4):424-427.

[7]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1- 55.

[8]李义凯,赵卫东,钟世镇.两种颈部旋转手法“咔嗒”声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1998,10(6):9-10.

[9]谢利民.张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7):413.

上一篇:一小时交通圈,轨道上的京津冀 下一篇:《生药学》中“人参”说课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