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5-19 11:20:13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与应试教育那种比较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之一的实验教学,又该采取什么办法来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包括三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对它们加以合理应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住以下三点:

1. 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教材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不仅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使用就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查看说明书。弄清:

①测量范围;②最小刻度;③零点及其调节方法;④使用方法。

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准确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允许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很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管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他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我们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谈地理视听教学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引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