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

时间:2022-05-19 11:02:55

谈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

摘要: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程度。教师与学生心理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师生心理协调的几种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心理协调 欣赏期待 耐心倾听 空间距离 身体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肯定积极的反应;反之,当心理对抗时,一方的行为只能引起另一方的消极反应。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这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一道厚墙。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呢?

一、传递欣赏期待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激发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欣赏、饱含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取得进步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教师的“顾盼生辉”饱含着一种强大的师爱,它让学生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感受到教师人格的魅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这一刻完成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这一刻缩短了。

二、学会耐心倾听

由于师生的心理定势,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甚少,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加上一些教师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样就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营造一种宽松的谈心氛围,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让自己的心弦对准孩子的心弦。教师应循循善诱,具有亲和力,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接纳你,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并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当学生的心锁打开后,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当你用蕴含温暖与支持的目光注视、轻松自然的表情、鼓励与专注的点头来传递信息时,就能感同身受,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个学生上课看其他书被数学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之后见到数学老师总是躲开,有问题也不愿意请教。我了解情况后找其谈话,了解到她是由于课前看一本介绍超级女声的书不尽兴,因此课上忍不住又拿了出来。刚开始,她不愿多讲,我便首先讲了自己学生时代也崇拜过偶像,而后讲了超女背后如何努力顽强的故事。一听到这,她着实兴奋了起来,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说:“老师,没想到你比我还了解她们啊!你真理解我啊!”这时的她好像找到了知音,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我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并时不时地给予点评。完毕,她还没有等我开口就说,其实那天她也知道错了,不该在课上看其他的书,并保证以后不会了。而后我们还就如何对待偶像进行了交谈,她非常乐于接受我的观点。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她有什么问题都愿意与我一起探讨,我真正感受到我们之间的距离近了。

三、缩短空间距离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师生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用朋友的身份去走进学生,让学生感觉彼此是平等的。与学生谈心时,要平起平坐,有意识地倒杯水,向学生传达一个友善的信息。也可以边走边谈,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是平等对待他们的。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随之缩短了,心与心的交流也更容易了。

四、巧用身体语言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外,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教师要以自身形象感染学生,为感冒的学生倒杯热茶,为痛哭的学生递张纸巾,为雨天无法回家的学生送件雨衣……在学生情绪低沉时,耐心倾听;在学生丧失信心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在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一个微笑。关切的行为,期待的目光,理解的表情无不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老师是多么和蔼可亲。自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学生向上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的接近、相容的民主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师生间的这种“美妙和谐”,将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教术多矣,运乎在人”。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师生间心理协调的艺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 下一篇:浅谈陶行知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