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注意规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19 08:16:16

浅析注意规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不断地相互转化,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巧妙地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大多数教师关心的问题,因此,我想结合初中生注意的特点以及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浅谈下注意规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语文教学;初中;运用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指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活动中是相互转化的。而初中生注意指的是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初中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生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注意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初中生注意的稳定性增长,注意的广度增大,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高度集中的注意会使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就抓住了中学生的注意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自身之外的世界,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较浓的好奇心。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组织教学。如我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先在全班随机选择三名同学,让他们遮住眼睛从指定的地点走到他们最熟悉的座位上,然后在全班分享他们在此过程中的感受和最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导入到本课,揭示出本篇童话通过影子和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要学好语文不能单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明确新课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对培养学生有意注意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教授《说“屏”》这篇说明文时,明确学习说明文首先是要从说明文中获取知识,其次才是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写好说明文。因此,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屏风的相关知识,如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写成一篇简短的发言稿,在全班用自己的方式介绍屏风,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明确如何写好一篇说明文。如此设置课堂之后,学生明确了在本堂课中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3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保持学生的注意

在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组织教学,教法单一,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一种听课方式,时间一长就很容易产生疲劳,以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所以,新课改中力求教师教法的灵活多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和集中注意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1)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掘语文课堂的直观形象。如依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或组织诗歌配乐朗诵会,或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使课文内容更加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们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课文的学习。

(2)运用现代教学资源,激起无意注意,拓展课堂内容。教具的直观化、形象化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吸收。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语文课堂,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很有帮助,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一定要选材适度,贴切学习内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多媒体资源真正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应当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探索新途径,组织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条理清晰,富有趣味。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并更新知识,以便掌握更多控制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蔡秀芳.怎样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3(1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A Review of Case Study 下一篇:浅谈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