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的护理新进展

时间:2022-05-19 05:07:42

腹内压监测的护理新进展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方法;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81-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近年来住院病人中危重患者及高龄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传统的诊断与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腹内压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及腹腔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指腹腔封闭腔隙内稳定状态下的静水压,其正常值与大气压接近,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压力都小于10 cmH2O,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IAP,导致腹内高压,升高的腹内压将引起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导致各脏器功能障碍, 因此监测腹内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测量腹内压46例,其中急腹症18例,多发性腹外伤7例,胃肠手术后21例,对指导判断病情及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方法 腹内压监测分为直接监测法与间接监测法。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此方法为有创操作,容易导致感染,加之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少用。临床上常采用间接测压法,间接测压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刘同淮等[1]研究认为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测量膀胱压具有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因而最常用。测量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将测压管与Foley 尿管相连接,通过三通管向膀胱内注入50~100 ml 等渗盐水,连接测压板,以耻骨联合为零点,测得的水柱高度即为腹腔内压力。

1.3 诊断标准 腹内压的分级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定,cheatham 等[2]将其分为4级:IAP10-14mmHg 为Ⅰ级,不需特殊治疗;IAP15-24mmHg 为Ⅱ级,根据患者情况治疗;IAP25-35mmHg 为Ⅲ级,多数患者需行剖腹减压;IAP>35mmHg 为Ⅳ级,危重,需要剖腹减压。

2 监测护理

2.1 减少人为误差 由于IAP测量是近年来新开展的监测项目,部分护士可能对其测量方法掌握不确切,应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使护士准确掌握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与病情不相符时,排除影响因素重复测量2~3 次取平均值,以减少人为误差。

2.2避免影响因素 患者须在安静状态下,躁动患者给予适当镇静;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去除棉被、腹带压迫;准确标记零点,利用测压管测量时,测压管须与地面垂直。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时,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平耻骨联合水平;向膀胱内注入温度为37~40℃的生理盐水,成人量为50~100 ml,时间为2~3min,过冷、过热或快速注入会引起膀胱肌肉收缩致膀胱压升高;应用机械通气及PEEP 的患者,测压读数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脱离呼吸机片刻或暂停使用PEEP,以排除正压通气对腹内压的影响[3]。排除膀胱本身疾病影响,如膀胱手术史、膀胱炎及神经性膀胱等。

2.3 防止逆行感染 测压所用输液器及三通等每日更换,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起泌尿系的逆行感染。

3 监测腹内压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监测IAP是了解胃肠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目前临床上常用肠鸣音恢复和排气来判断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但肠鸣音恢复和排气常受多种因素的干扰。葛轶群[4]研究表明腹内压变化能早期反映术后肠功能恢复状况。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常留有尿管,这就为腹内压的测量奠定了基础。如术后4d 腹内压低于术后3d 则提示肠功能恢复,如术后4d 高于术后3d 则提示肠功能恢复延迟,如术后出现腹腔高压则提示可能存在肠瘘等并症。

3.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腹内压增高症是内、外科常见的、危害极大的危险征象, 轻症患者腹部膨隆, 尿量减少、无尿,严重者导致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综合征(MODS),患者呼吸困难。李寅等研究发现腹腔压力高低与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腹内压升高的程度基本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3]。IAP≥25mm Hg 的患者多数需进行手术减压治疗。重症患者入院后进行腹内压测定有助于病情的诊断评估和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

4 展望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腹内压监测,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及早发现及治疗腹内高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腹内压监测属于新兴技术,如何安全、准确、方便得监测腹内压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创腹内压监测将是今后临床普及的一种监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同淮,王惠春,张伟.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腹腔压力的测定方法[J].华夏医学,2007,20(2):198-199.

[2] 李文兴,于子华. 肝内胆结石94 例应用肝部分切除术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61-162.

[3] 李寅,王勇强, 曹书华. ICU 内腹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6): 533-535.

[4] 葛轶群.腹内压监测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评价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 (12):1787-1788.

上一篇:献给80后准妈妈们的喂养法则 下一篇:探讨在快通道优化接台手术中腹腔镜器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