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05-19 01:27:47

综合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程标准》中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呢?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性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并有了些初步的体会。

一、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春季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夏季嬉戏在家乡的小河中游泳捕鱼,秋季观树叶凋零,冬季堆雪人、打雪仗。让他们亲身体验家乡生活无比乐趣。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亲身体验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尽兴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的感受。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农村事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油菜花的幽幽清香,摘到五艳六色的喇叭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亲眼目睹苹果丰收的喜悦,从而激发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对家乡的自豪激情去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三、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无比的喜悦和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果园和水浇地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四、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五、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六、开展作文实践活动的体会

1、跳出“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的深刻感受是: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说:“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

2、情感的激发――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去看一看,去做一做,然后让学生拟稿,但学生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获取材料时,没有及时激发、强化学生的情感,使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

上一篇:构建物理高效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统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