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

时间:2022-05-19 09:34:07

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

摘要:结合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得到显著改善;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59―03

本研究结合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实施这一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某高校2004级健美操选项班学生80人,然后再随机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每班40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公体健美操选项课“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干预,同时辅以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访谈法等。

1.2.1研究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每个题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分别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评分从1分到5分,用总均分和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2)应付方式问卷。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用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3)自我效能调查表。该量表由北京大学的王磊教授编制,共19道测题。每道题评分标准为1到6分,1代表“从不”,2代表“非常少”,3代表“偶尔有一次”,4代表“有时”,5代表“经常是”,6代表“总是”。用总分来进行分析。

1.2.2研究程序 1)实验前对两班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并在教学一周后两天内对两班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测试,以及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保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内外部条件基本一致。

2)实验干预从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皆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讲授一练习式”教学模式)。两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数、场地保持一致。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图1)为:

根据学生前测成绩,参考性格、所在班级和宿舍,组建8个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5人小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教授社交技能,制定各小组相应的活动规则等。接着设定目标,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总体目标制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及学生个人目标。然后教师向全班进行授课、演示等,其形式与班级授课一样,但要求时间短、容量大、效率高,且为下面的小组活动留有余地。小组活动是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主导部分,一般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的组内合作学习、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参与的组间合作交流和以小组测试的形式开展的组间竞争。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将关注以下问题: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合作活动?是否小组活动维持在学习任务上?是否小组在达成学习目标上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是否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给予反馈?等等。根据这些观察,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介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指导、调控。最后进行课后测验,每次课的测验主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以群体评价为主。单元结束前的测验主要采用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动作和小组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教师除了通过平时观察、测验获得反馈信息,并就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补救外,还增设小组记录卡片,每组每次课一张卡片,总结者根据每次课结束前的小组小结,记录本小组及各成员的学习、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情况,并将问题列举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照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及合作能力水平,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

3)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被试在实验期间的感受和看法,作为本实验的辅助和补充。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各心理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两班学生在SCL-90量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1中看出,实验班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后测均比前测低,其中在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项目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班在SCL-90各因子上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上效果显著。

2.2两班学生在应付方式问卷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2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因子均分后测均比前测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因子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班各因子未达显著差异,实验班在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比以前更积极地面对问题。

2.3两班学生在自我效能调查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3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后测均高于前测,但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则呈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3 讨 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在实验中,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的SCL-90总均分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强与同伴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共同练习的氛围,不仅使得课堂活动锻炼的次数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改善了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对各因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这几个因子上。下面,我们将就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1)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躯体化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2)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

3)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焦虑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3.2应付方式本实验对学生原有的应付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在实验班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表2),表明实验班的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了自责、幻想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这些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应对的方法,减少了“自责”应对方法的使用,表明本实验对大学生应付方式有一定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组的构成分析,本实验中的小组构成是异质分组,因而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认知风格。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集思广义、拓宽思路、深化认识,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新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自我效能感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并且具有显著差异(JP

在本实验中,小群体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对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反馈,尤其对基础差但进步较快的学生,老师和小组同学给予及时的反馈,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这样,通过不断的积极反馈可以积累个体成功的经验,同时可以让个体知道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自己承担的角色,避免角色的不确定性,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4 结 论

1)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

2)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自责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3)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表格、注解、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 下一篇:玻璃钢撑竿的特性与撑竿跳高技术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