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与“梦想”之间

时间:2022-05-19 08:22:41

“舌尖”与“梦想”之间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播出两季,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其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将美食与传统文化水融地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对食材的熟悉和透彻理解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乡情、爱情、童年、母亲等元素的加入,撩拨了观众的心弦,带动了观众心底最温柔的情感涟漪。“梦想”与“美食”一样,对于人类而言,拥有同样的意义。因此,可以参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用影像记录百姓的个人梦想,让“中国梦”化解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围绕文化做平民化视角的选题

“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以美食为主题,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与中国饮食文化交融起来讲述,营造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引人向往。自《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等播出以来,纪录片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亲近公众了。

《故宫》、《敦煌》、《大国崛起》站在历史、宗教、民族的高度图说天下;《幼儿园》、《舟舟的世界》、《船工》将镜头对准社会中林林总总的人和角落。这些纪录片承载着高度的人文思想性,却难以在最大范围内引起公众的共鸣,甚至曾经一度演变为“一群精英拍给另一群精英看的圈子艺术,大家通过咖啡馆、高校与艺术沙龙的放映相互取暖”。①

纪录片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共鸣,应该“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影片,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内容,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②《舌尖上的中国》做到了:每集有至少5个以上不同地点的故事,地域上的差距保证了纪录片内容涵盖的广度;每集都设计了多个与美食有关的话题表述,保证了纪录片信息量丰富且生动;每集都有四到五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展开独特的情境以及关联的故事,保证了纪录片主题挖掘的深度。《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纪录片从小众带进大众的视野,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心理观照。

参照《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中国梦”可以呈现如下一番图景:

将视角对准平民,他们可以是儿童、大学生、农民工、老年人甚至是病人;展现每一个梦想拥有者向着梦想前进的过程与环境;用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去拨动观众心底的琴弦;展现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梦想,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生活。

由孩子的梦想串联起母亲的梦想,由学生的梦想串联起老师的梦想,由住房人的梦想串联起盖房人的梦想,由妻子的梦想串联起丈夫的梦想。个人梦想相互缠绕、相互寄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心理契合点。大多数观众生活在城市,成为房奴、交通拥堵、环境恶劣、快餐文化泛滥甚至承受食品安全的重负,这些潜背景与影像中的理想世界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而激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对梦想的集体认同。

围绕生活做开放性叙事

叙事是纪录片用影像构建和表述世界的‘种重要手段,是纪录片制作者把现实的片段组织成有意义整体的一个过程。纪录片是用记录的方式讲述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叙事的视点、语态、结构和节奏构成了纪录片独特的表现模式。

《舌尖上的中国》采用了成熟完善的工业制作模式――密集的故事、电影感十足的镜头、大跨度的结构方式与快速交叉剪辑构成的叙事速度感、悬念感,饱满地展示了视听语言的力度。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说:“全篇基调优美清新,具有国际范儿,堪称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一个新标杆。”③其叙事模式具体表现为:密集的故事数量,大板块大跨度式的叙事结构;故事化、人物化,叙述风格轻松亲民;叙事走国际化路线。特别是在语言方面,用最浅显的叙事语态讲故事,避免了语言理解上的壁垒。

参照《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中国梦”可以这样叙事:每集有4~5个不同的故事和主题,主题之间有关联,或平行、或递进,具体的人物故事体现对梦想高度的概括性;用故事去解构梦想,用生活去诠释梦想,走亲民路线。讲故事一定要贴近生活,用开放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充分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小人物”的故事融人到大的背景当中;贴近生活、贴近个人,贴近梦想的本真。由展现个人的梦想,延展到文化与传统、伦理与自然,并传递出中国社会悄然发生的变化,体现国际化视角;运用一定的叙事技巧,设置悬念,把握好节奏。

围绕细节做专业鲜活的影像表达

《舌尖上的中国》运用的专业拍摄制作手法,应该说是近几年中国纪录片创作手法的集大成之作。统一好每个故事的影像基调,根据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情绪表达设计不同的色调。极具浅景深的电影感画面,使画面细腻影调丰富,影像张力突出。特写、近景镜头拍摄出食物的质感,抓住食物的特点,使镜头产生通感的效果。注意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细节,尝试多角度、多手法的特殊拍摄方式。空间跨度大,抓住情绪、场景与转折三大要素;时间跨度大,用电影的剪辑手法控制节奏。采用碎片式的剪辑方式,提高剪辑率,保证快速的叙事节奏和丰富的信息量,时刻保持观众的兴奋情绪。西方文案风格与东方美食在充满文学色彩的解说词与画面之间交相辉映,给人以美感。

参照《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记录“中国梦”可以做如下设计:

突出表现生活的细节。细节可以包括语言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场景细节等等。

运用主观镜头及特殊视角。主观镜头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特殊视角则侧重强调拍摄角度的独特美感。多用近景、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做好一部纪录片的核心元素,可以尝试用特殊镜头拍出梦想的幻境感。

充分调动镜头的参与感,可采用跟踪拍摄、长镜头拍摄、景深镜头拍摄等手法实现。

借助《舌尖上的中国》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凝结成丰富镜头语言的“中国梦”完全可以向世界范围内传递。

【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中国梦在辽宁影视剧中的艺术表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1slktwx-19】

注释:

①张同道:《“舌尖”之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态势》,《文艺报》,2012年8月8日

②朱羽君 殷乐:《文化品质:电视纪录片――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六》,《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③李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叙事的标杆》,《当代电视》,2012年第8期

参考文献:

①张黔:《艺术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145页

②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221页

③程春丽:《略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策略》[M],《电视研究》,2003年第2期

④任远:《东西方电视纪录片对比研究》[M],《世界电影》.1998年第5期

⑤于丽:《电影市场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85~99页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机制的重传技术研究 下一篇:央视春晚主持人语言表达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