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5中试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2-05-19 06:10:04

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5中试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为促进豫谷15的应用,以豫谷15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组装配套为转化内容开展项目研究,基于项目预期目标,分析了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及预期效益。

关键词 谷子新品种;豫谷15;示范;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050-02

豫谷15是安阳市农科院在国家863计划“谷子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合同编号:2001AA241231-3)和国家支撑计划课题“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和增值利用技术研究”资助下选育的谷子新品种,聚集了国家一级优质米、单位面积产米量第一、增产点率第一、出米率第一和产谷量第二、综合抗性第二等优点,2009年12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1-2]。本项目拟转化的内容是对豫谷15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豫谷15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和示范样板。该项目实施有利于支撑谷子丰收,满足农民对优良谷种的需求,满足小米企业对优质谷子的需要,从而促进农民增产、企业增效。

1 项目预期目标

1.1 项目总指标

项目总指标为在河南、河北等省建成豫谷15试验示范样板基地30个,样板面积66.67 hm2,示范面积6 666.67 hm2;研究集成、熟化1套豫谷15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基层推广人员100人次,科技示范户3 000人次;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和“科研单位+种子公司+自愿示范户+带动户”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

1.2 阶段目标

1.2.1 阶段1(2011年1—12月)。目标开展豫谷15试验示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重点完成以下目标:建立豫谷15原(良)种繁育基地26.67 hm2;设立20个试验示范样板基地,建立“科研单位+推广机构+示范基地”推广宣传品种网络;对种子公司发放豫谷15示范用种,并进行豫谷15品种特性、初步栽培技术等方面培训,建立“科研单位+种子公司+自愿示范户+带动户”成果转化机制;在全国布置制定不同类型的高产栽培方案;培训基层人员70人次,科技示范户500人次;收购示范繁育良种100 t;研究集成、熟化易于农民接受、方便操作的“傻瓜”栽培技术;海南加代繁育6 666.67 m2豫谷15。

1.2.2 阶段2(2012年1—12月)。目标新建试验示范样板基地10个;建立豫谷15新品种繁育基地66.67 hm2;推广不同地区的“傻瓜”栽培技术;推广种植6 666.67 hm2,实现种子经营公司获利44万元,增收1 800 t谷子,增收2 160 t小米,创造1 5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培训基层人员30人次,科技示范户2 500人次;原种材料海南加代繁殖6 666.67 m2。

2 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2.1 项目创新点

原有项目核心技术豫谷15综合性状好,聚合了以下突出优点:米质好,国家一级优质米;单位面积产米量高,区域和生产示范都是第1位;适应性强,增产点率88.24%,位于第1位;出米率高,为78.01%,位于同期品种第1位;谷子产量高,比大面推广的冀谷19增产5.83%(表1),居参试品种产量的第2位;综合抗性好,位于同期品种的第2位;生物性状好,生育期短、株高低、千粒重高,位于同期品种的第1位。同时提出了“科研单位+种子公司+经销点+自愿示范户+带动户”成果快速转化模式。

2.2 知识产权状况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鉴定,系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历经9年选育的谷子新品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本项目采用自主转化和合作转化相结合的方式,种子繁育、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宣传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拥有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主,进行具体负责。

3 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是以豫谷15为核心,优选与核心技术相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土肥植保技术、品种繁育技术,然后进行组装、集成,形成1套熟化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加以试验、示范,逐步推广[4]。品种推广方式采用以豫谷15试验示范样板为核心,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和以豫谷15优良谷种销售网络为主线,建立“科研单位+种子公司+自愿示范户+带动户”2种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

4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4.1 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豫谷15优质高产,有重大转化价值。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优秀人员的合理集成配置,完全可以实现转化目标。通过豫谷15新品种的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研究,建立健全长期稳定、可靠的良种繁育基地,使豫谷15新品种的制种产量达到5 250 kg/hm2以上,为成果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5]。通过新品种栽培技术的技术组装、集成和熟化,把豫谷15新品种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为豫谷15新品种大规模生产、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使项目完成时豫谷15新品种示范样板面积达到66.67 hm2,带动示范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6 666.67 hm2以上。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转化推广体系,是促使成果迅速直接转化的保证;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对产品进行专门经营,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产品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有力举措;以健全的科研、生产、销售三大体系,实现豫谷15新品种的产业化。项目完成后将全面提高新品种推广地区农民的谷子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4.2 经济效益分析

4.2.1 产品成本分析。一是生产成本分析。本项目的产品为豫谷15新品种种子,生产销售种子100 t。其主要成本构成为收购基地种子成本、其他辅助材料(包装物等)、运输费用、人工费用、设备折旧与宣传推广费以及期间发生的其他费用等。销售100 t种子,生产成本计算见表2,由表2可知,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为种子回收价格、宣传推广费用等,针对这些因素可采取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繁种价格、加大推广力度等办法解决。二是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产品售价9元/kg,成本4.6元/kg,预测盈利4.4元/kg。

4.2.2 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的技术核心为豫谷15新品种优良种子,需种量15 kg/hm2,2011年推广6 666.67 hm2,需种量100 t。预计种子售价为9元/kg,生产销售豫谷15新品种种子100 t,销售额为90.0万元,除去成本46.0万元,盈利44.0万元,折合盈利66.0元/hm2;2012年推广1.33万hm2,销售额180万元,盈利为88万元。即进行该项目实施的第3年总盈利132万元,除去转化资金资助的30万元和单位自筹资金10万元,可得净利润92万元。

4.3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该成果转化后有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体有5项:一是豫谷15示范区,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6%以上,农户增产谷子268.65 kg/hm2,增收小米379.20 kg/hm2,小米价格为8元/kg,增收3 033.6元/hm2,推广6 666.67 hm2,增收谷子1 791 t,增收小米2 528 t,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 730万元。二是企业利用优质豫谷15谷子,可比其他品种多产4%小米,加工6 666.67 hm2豫谷15谷子,即33 699 t的谷子企业,能多产小米1 347.96 t,净增收入1 078.368万元。三是由于采用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农民投资,提高种植谷子的比较效益。四是豫谷15口感好,能增加小米销量,从而有利于谷子增加种植面积。由于谷子比其他作物需水量少,相对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做出了贡献。五是豫谷15综合抗性好,能显著减少防治病虫害的次数和用药量,减少农药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的污染,生态效益巨大。

5 参考文献

[1] 宋中强,刘金荣,王素英,等.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号[J].园艺与种苗,2011(2):73-75.

[2] 王素英,蒋自可,宋中强,等.优质谷子新品种豫谷15丰产性稳产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6147-6148.

[3] 王福亭,程相国.农业应用试验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4] 王素英,刘金荣,路志国,等.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J].作物杂志,2010(2):127-128.

[5] 张动敏,陈玲,梁新棉.区域试验中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方法的探讨[J].作物杂志,2003(4):47-49.

上一篇:岐山县大棚西瓜生产特点与建议 下一篇:桃园及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