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诊断及药物治疗

时间:2022-05-18 10:59: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诊断及药物治疗

摘 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其共同的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凝血酶系统,形成血栓,导致冠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原有缺血恶化或心肌坏死。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现代诊断 药物治疗

临床分类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心肌梗死的血栓是白色血栓,以血小板为主,血管腔未完全闭塞。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为红色血栓,以纤维蛋白为主,血管腔完全闭塞。

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是鉴别不稳定心绞痛与ST段非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肌钙蛋白包括TnT与TnI,TnI的特异性较高。不稳定性心绞痛肌钙蛋白不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肌钙蛋白升高。

危险分层:①ACS低危险组:发作时ST段抬高

发病机理

ACS发病机理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二是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

ACS发病机理为小斑块、大血栓。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含脂量多,斑块表层为薄层纤维帽,很容易在内皮功能失调、局部有炎症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裂隙、糜烂或破裂,血循环中血小板开始与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脂质等接触并迅速被激活。激活的血小板释放二磷酸腺苷(ADP)、五羟色胺(5-HT)、血栓素A2及各种血小板因子,使血小板在内膜受损部位粘附、聚集,促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并能使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的过程加速,释放大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T)Ⅱb/Ⅲa受体,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加剧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

治 疗

抗拴治疗:①抗凝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素,华法令。②溶栓治疗:溶栓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抗缺血治疗:①硝酸脂类: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脂和单硝酸异山梨脂。②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而减少心肌耗氧,作为常规治疗。③钙拮抗剂:短效硝苯地平可反射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增加,增加ACS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应避免应用。硫氮卓酮和异搏定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肌力作用,仅用于ACS伴缓慢心律失常和心肌功能不全者,而可选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长效二氢吡啶类药。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高危ACS患者;对低危患者治疗,不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抵抗炎性因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上一篇: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涂阳肺结核疗... 下一篇:乌体林斯免疫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