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技巧

时间:2022-05-18 10:12:58

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技巧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们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词汇、句型和语法,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还要依靠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而阅读策略应在老师系统的、长期的培养下训练形成。

【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技巧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在阅读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高效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都能使他们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阅读时,大脑能随时调用储存的信息,用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演绎,在此过程中各种思维形式都参与到阅读中,为阅读服务。

所以我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1.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阅读策略。

2.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Hero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在课前用幻灯片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并且每人转述你认为他说的最感动你的话。在使用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Before You Read中的lead-in task,更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

根据现代英语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获得独立阅读能力,即能直接阅读非专业性文章,能阅读一般报纸和杂志。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因而英语阅读课上的策略指导十分重要。

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一)猜测词义。(Guess)

猜词义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

(二)从段落中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句尾,但也有时候是之间句。

(三)预测。(Prediction)

预测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流,但它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双向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会采用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阅读后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我们很多时候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但如果在阅读中只注意追求篇幅数量,泛泛而读之后并没记录下什么,那么时间一长,大脑一片空白,即使遇到本已读过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或形同陌路。我在读后的活动别强调写,或改写,或复述。

总之,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阶段的实施,使我看到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巨大潜力。《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具有科学的发展观,使用好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力和技巧。

(作者单位: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职高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让童心童语盛放在快乐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