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林教育改革

时间:2022-07-16 07:17:09

大学园林教育改革

【摘要】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安排上,当前本科教学一般都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训练和艺术训练,同时进行植物学、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大二进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AutoCAD、设计初步等课程,这些课程重点在为学生日后的园林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到了大三,学生才开始全面接触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才感觉真正找到了了园林的学科的门道。到了大四,大部分学生开始四处奔波找实习单位,找工作单位,又或者开始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担忧。也就是说,在他们刚找到园林的门道后就要准备毕业了。学生在这四年问,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掌握到社会需要的能力与技巧。

【关键词】园林教育 教育改革

一、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调整课程安排的方式。

1.调整部分课程课时数。例如园林专分知识对学生日后学习园林树木学是有用的,但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勿需精确地知道植物的细节,如芽痕的形状、叶柄的大小、或叶片的锯齿状等等。因此,大植物学课程较多,完全可以精简课时,把余下的时间加到大二的园林树木学的学时中。这样,既解决了植物学浪费课时较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园林树木学一向以来课时不够的问题。还有大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用的,所以完全可以删掉,从而把一些园林专业课程提早安排,让学生提早入门。

2.调整个别课程开设学期。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是相关的、递进的过程。因此,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完全应该把这几门课程放在连续的几个学期内,让学生学起来有一个系统性。从认识植物的生理特性,到认识植物的观赏特性,到将植物应用到设计之中,让学生除了要认识植物,还要真正懂得应用植物、搭配植物,体现农林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3.调整部分课程开设顺序。比如说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课程便是设置在大四。这是一门教授3Dmax等实用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课程,这门课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电脑制作效果图的方法。假如这门课程开设较早,学生们就能在之后开设的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等课程中应用之前所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方法。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做设计的时候多一种表达方式,又能让学生对之前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知识进行应用与复习。而这门课程的基础又需要AutoCAD,所以,这门课程应该开设在大二并且是学习了AutoCAD课程以后。

(二)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做示范。

示范即教师动手做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模仿教师的做法开始学习设计的具体操作。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一般程序进行示范,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一点,示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方法和普遍性的原理,并不是真理。学生在自己进行操作的时候,不可以照搬教师示范的例子,以免失去学生本身的创造性。

(三)运用案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许多学科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园林专业则应该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设计类课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际测量与调查,从而加强感性认识。

(四)加强课程间联系,体现园林专业自身优势。

学习植物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而学习各种花草树木则是用于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做设计时我们需要用到AutoCAD、3Dmax等应用软件;在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植物日后栽培养护方面的问题。这样各门课程互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在这些课程设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课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上课学时和学期,使学生不至于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要让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是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与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教学实习环节

一般认为,园林本科教育教学实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对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掌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二点是专业知识的融合阶段实习,该阶段在大三学年学习期间,把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知识进行融合,为相互之间的艺术结合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就是对专业知识运用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在大四学年综合训练,把园林植物、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方面知识通过艺术融合达到较高的艺术标准。而这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到各个设计公司、设计院进行毕业实习来完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如何应对四级阅读理解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