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时间:2022-05-18 08:51:18

探索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中国知网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目前中国知网用户在国内基本覆盖了主要的机构用户群,比如科研、高校、党政机关、党校、公共图书馆、大中型医院、部队、机关、大中型企业等,并已拓展到包括中小企业、农村、中小学在内的中小机构市场,总的付费读者约4000万人。在海外,覆盖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用户是像哈佛、剑桥等400多所国际重点研究型大学,也有如白宫、欧盟等部级政府机关,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柏林图书馆等部级公共图书馆,兰德公司等著名企业,并开始向中小国家的中小机构和个人扩展。

优先数字出版的背景

期刊数字化传播现状数字出版、网络传播大大拓展了期刊的读者范围,形成了新的、非常重要的海内外读者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譬如,高端读者群,各个国家的部级、地方政府的智囊团,政策研究班子;低端读者群,一般技术人员、公务员、中小学师生、农民等都已成为中国知网的读者。最近,中央国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利用“中国知网”的“三农网络书屋”主办的“全国农民科技知识网络大赛”,全国参加比赛的农民达到136万人。知网正在准备利用卫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各种方式为更多读者服务。总之,我国期刊数字化传播已逐步形成规模, 在数字出版技术、传播手段、读者覆盖面等方面具备了加速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渡条件。

期刊为何要数字化转型虽然纸质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并不等于数字出版。现在,期刊的办刊定位、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发行、定价等决定刊物价值的关键环节,占据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纸质出版的思维和操作模式,并没有利用数字化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纸质出版存在的实质性困难和问题。譬如:

文献出版严重滞后。期刊出版日期与投稿日期之差称为出版时滞。据统计,2009年度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时滞最长可达757天,按学科统计的刊均最长时滞为1年零1.5个月,而现在国际上许多著名期刊的出版时滞几乎已经被消灭了。

严重的出版滞后,必然有损科研成果的首创价值和可利用价值,而且必然影响到科研人员的创新竞争能力,并因此而大大削弱期刊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出版时滞对文献学术影响力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经过对我国2008年发表文献出版时滞、下载量、被引频次的统计发现,出版时滞越长,文献被引频次越低。

期刊内容严重发散。由于印刷出版难以根据订户和读者对内容的需求进行出版,而且在印刷与发行成本、主办单位发文等客观条件限制下,纸质期刊也无法实现针对需求的出版,出版的内容定位严重发散,难以形成权威的作者群、忠实的读者群和鲜明的出版特色与品牌。知网分别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类、技术研究类、技术开发类、技术应用类、科普类期刊2009年出版的文献做了一级、二级学科分布统计,统计方法是将各期刊在各学科的发文量降序排列,计算其80%的发文量对应的学科数。我们发现,内容分布在五个以上一级学科的期刊有1700多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44%;50%以上的期刊内容分布在10个以上二级学科。而且,期刊的研究层次定位越高,内容发散性越强。

国际竞稿能力较弱。学术期刊出版内容的国际化非常重要。知网统计了2009年每个杂志的外稿比,并按学科做了平均,刊均外稿比在0.2%到13.6%之间,绝大多数期刊在2%以下。

期刊赢利模式不清。根据2009年我国纸质期刊定价和发文量,我们计算了各刊的篇均价格,发现在 0.1元到3.4元之间。这个情况说明,我们的期刊主要采用的是印刷和发行成本定价法,而不能按内容的市场价值定价。因为刊物读者定位、产品定位不明确、出版时效不保证,难以根据国内外读者的迫切需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内容,为读者提供可以解决重要问题的知识服务,使内容生产脱离了市场需求。

优先数字出版解决的关键问题

数字出版转型的实质是什么?数字出版转型的实质在于经营数字媒体,转向用数字出版手段来办刊。在数字出版模式下,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大幅提高出版时效 数字出版可以按篇出版,出版时效性问题迎刃而解。

互动服务定位出版 数字出版支持作者、编者、读者直接互动,编辑可以容易地把握读者需求,实现以服务为导向的出版。

有效把握国际需求 编辑部在网上可直接了解国际研究热点和读者兴趣,譬如针对外国政府智囊团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关注的各种问题组织国内专家进行我国国情、对内对外政策解读和学术研讨。

知识服务的市场化 可以利用网络针对读者需要提供解决读者问题的知识服务,体现知识和出版的市场价值。

创作手段多媒体化 数字出版的创作手段是多媒体,不再限于文字、图表、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软件等各种多媒体都可以用来撰写文章,大大增强出版内容的表现能力和可理解性,使文献转化为数字化学习研究工具,从而显著扩大读者群。

发展网络媒体经营 期刊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媒体化,引导学术方向、技术发展潮流、投资导向、文化价值取向等等。

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数字出版转型的目标有两种,一是数字出版加按需印刷出版;一种是纯数字出版。实现转型的过渡形式是优先数字出版。对优先数字出版有两种理解,一是把印刷出版的内容提前进行数字出版,办刊思维仍是印刷出版模式,只是提前出版而已;另一种是,把已数字出版的内容进行印刷出版,这是数字出版思维,主要是办网络期刊,而印刷只是为了出版和保存的需要。

对数字出版平台的基本要求从海量文献中发现内容、从专业文献中获取知识,需要专业的文献检索、知识挖掘、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技术,因此期刊数字出版需要选择专业的网络出版平台。

数字出版产业链建构数字出版涉及内容的创作、编辑出版发行以及针对各种读者的服务,业务复杂,需要比印刷出版更细化的专业分工与协作。

优先数字出版期刊的编辑出版模式自主编辑、统一出版。中国知网推出了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是编辑部自主出版平台,可以自行独立操作,随时随地进行出版,统一在中国知网。这一系统还提供了采编平台,包括征稿、约稿、内审、外审、组稿、WORD排版版式等子系统。

多渠道、整合数字出版十大通道。目前,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有十个通道通向用户。包括:各刊自己的互联网、手机出版平台;期刊总库、学术文献总库的网络版与光盘版;针对各行各业的知识仓库;利用国内外各种搜索引擎内容的学术搜索;机构用户可任意在网上组织内容的“机构数字图书馆”;根据个人需要定制、推送所需内容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等。

学术期刊“两种出版”制作生产一体化服务体系。优先数字出版将以单篇出版为主,整期出版为辅。单篇出版的排版不同于过去的整期排版,需要及时的三审三校,印刷厂排版中心难以适应。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为各刊提供了采编发平台,其中包括作者库、审稿专家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编辑办公系统等,也包括基于WORD的期刊版式定义系统、检索元数据标注系统和文献的互联网与手机系统,各刊可以自行完成排版、等工作。但是排版仍然需要专业排版人员操作。为了更好地实施优先数字出版,知网已经成立集约化排版与标引中心,为全国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提供单篇、整期排版服务,同时完成检索与评价数据的标引。此外,还在山西太原建立了为北京、太原、石家庄地区的期刊提供集约化印刷服务的生产基地,特别是对发行量小的学术期刊,可以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约印刷成本。通过这种密切合作,两种出版实现了业务上的融合。

王明亮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社长、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新红系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一篇:《瑞丽》: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要把握核心优势 下一篇:IT技术引领期刊出版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