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宿迁生产业的思路研究

时间:2022-05-18 05:31:58

发展宿迁生产业的思路研究

摘要:从整个国家层面分析,生产业向大都市集群的效应非常明显。从区域层面分析,生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也日益加强。宿迁地处长三角边缘,由于长三角地区的生产业总体上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并对周边城市群中制造业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拉动作用。发展宿迁生产业,有利于宿迁市借助长三角的集群优势,为大城市群提供配套服务,快速提升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宿迁区域;生产业;产业优化作为一种为新型工业生产提供高水平中间投入的模式,生产业大部分以知识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等方式投入生产加工环节。生产业投入形式占据最终产品的价值比例高低,反映着产品的层次高低。高服务附加值的产品,往往代表着高科技。因此,生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制造业经济的提升与推动具备重要作用。生产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业的投入,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一、发展生产业有利于区域产业升级

在服务业和制造业日益分化之前,作为制造业的部分职能机构,生产业还属于一种内生性部门。作为职能机构,生产业为制造过程提供必须的服务投入,因此,这种投入不是从独立的外部厂商处购买,而是制造型企业的自我投入,是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种内部生产制造[1]。

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市场实践中开始了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能使制造业企业在其擅长的核心业务生产中因为集中精力而更加专注;而那些被外包出去的业务也因为更为广泛的需求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化经济产业链中的咨询、鉴定、运输、仓储、金融、通信、会计、法务等若干独立的产业,这些以为制造业服务的若干产业,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业。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分离,使得专业化程度提高,优化了产业链,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个高效配置。

生产业以一种特殊的中介形式,提高了个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提升了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开始下降,相反,技术和知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性投入要素而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在生产业中,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成为主要生产投入方式,生产性投入的产出进一步转化为对制造业再生产的投入,并最终转化为面向消费者展现的产品与服务。生产业提供的产品,有着高人力资本和高科技特征,生产产品并非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间性投入[2]。这种高附加值的中间性投入,推动了现代制造业产品品质和整体能力提升。现代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产品中增值服务的价值厚重,产品的档次质量通常由附加值的多少决定。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的重心开始向以生产为中心转移。生产业以物流、金融、信息等主要形式与制造业紧密相连,制造业中的服务性投入比例越来越大,同时,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显。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中间性的服务投入比例越来越大;另外,制造业的全部产成品中,具备服务性特征的产品比例也越来越多。以上两种现象,在制造业中形成了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的两大新特征。

生产的投入,能够带动企业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能使企业降低生产能耗和资源投入。生产业的强力支持,提升了制造业的高效低碳发展,使得制造业体现服务化特征。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服务产业化成为趋势,如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咨询服务业的备受重视,软件服务业的比重提升,通信服务业的激烈竞争等。从发展趋势上看,生产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体现了一种分离与融合的路径循环。

集聚化是生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生产业的集聚化趋势为区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当前城市生产含量低的初加工类制造业被迫向或二三级城市转移,就是这种趋势的一种具体体现。想法,生产含量高的相关产业,却在一线城市形成了集聚效应。

由于一线城市的高人力成本以及紧缺的土地资源等形成了高昂的成本限制,低附加值制造企业由于难以承受而被迫退出。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则能以高额利润消减成本制约,而在城市中集聚下来,同时,这种集聚效应,又促进了相互间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分摊了成本。一些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也得以在一线城市及周边继续发展。生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需要转化入制造业中,因此,生产业与高服务附加值的制造业在地域位置上形成一种衔接。

二、宿迁地区发展生产业的制约因素

近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后,于2010年开始增长缓慢,甚至有下滑趋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一种逆差状态,其中,比较突出地表现在金融、保险、专利、运输等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的生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低水平发展模式造就了不合理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低致使区域经济发展乏力;制造业的低端化弱化了与生产的关联性;位置偏远、工业布局分散对生产业发展形成限制。

总体上看,我国生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占GDP比重较低,与美国约占1/3强的数据相比,我国只占1/10―1/9左右,即使与印度相比,都有较大不足。相关数据反映出我国生产业还处于一种低水平发展阶段,而且,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没有体现出一种良好发展态势,因此,形成了一种不尽理想的产业结构[3]。比如技术含量低的旅游行业,占据了外贸总额的较大比重,而技术含量高的信息、金融等行业,则占据了较少份额。

国内相关政策限制,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过多的管制限制了外资的进入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竞争、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使得生产业发展乏力。数据显示,国有经济投入占据了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左右,比工业投资比重高出很多。目前,生产业基本都隶属于国有化程度高的行业,比如电信、金融、保险、航空等。这些行业由于体制导致的高垄断性,限定了生产业的资源流入,弱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因此发展乏力。

上一篇:那些总能找到牛股的基金 下一篇:如何“点燃”经济增长的内部推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