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城河湖水系专项规划初析

时间:2022-05-18 02:47:07

清河县城河湖水系专项规划初析

【摘要】:

本文通过充分发掘清河县的河湖水系资源特点,以城市总体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水系的保护、利用、开发的关系,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并重的综合效益。规划完善城市水系网络建设,保护自然的水系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善水资源生态环境,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备、行洪排涝畅通的水网新格局,实现“水通水清、岸绿景美、水城和谐”的规划目标。

【关键词】:河湖水系水体蓝线规划

2012年开年伊始,邢台市市委市政府提出“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重大战略部署。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和水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城市都是滨水而建。水系既是水资源调蓄和配置的载体,也是城市防洪除涝、供水、排水、通航、景观等多项功能系统的基本依托,更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概况分析

(一)背景分析

清河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的东部,系黑龙港低平原区。位于北纬36°55′15″-37°10′49″;东经115°30′20″-115°50′27″。北与故城县交界,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武城、夏津县相望;南和临西县接壤;西与威县为邻;北与南宫市毗连。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河湖水系功能认识的不足,清河县城在建设中出现诸多如填没河塘、侵占河道、污染物倾排入河等现象,再加上对城市水系建设投资不足等因素,使得水面日渐萎缩,城市调洪容量缩小、水环境不断恶化,导致生态退化、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城市水安全问题突出、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二)现状分析

清河县古代境内多水多河。据记载,境内曾有古黄河、清河、屯氏河、屯氏别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蔡河、张甲河等历史名河。清河县水体按形态特征分为江河、湖泊和沟渠三大类,其中湖泊包括湖、水库、湿地、塘堰,沟渠包括溪、沟、渠。

近年来,由于雨水减少使境内地下水位下降较大,地上河渠多变为季节性河道,旱情较为严重。缺少对河湖水系的相应保护和管制措施,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县城内水岸多被用来排污和堆放垃圾或被开垦为农田,加上污染严重,河流的可亲近性差,缺乏景观游憩功能。如丰收渠贯穿城区,应作为城市的中心景观带予以大力整治、美化,但其沿岸用地、临水界面未经规划设计,周边建筑也杂乱无章,视觉上难以和城市沟通、融合,整体环境亟待整治。

二、规划布局

(一)规划原则

规划体现安全性、生态性、公共性、系统性和特色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和防洪排涝中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防洪排涝体系,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规划应尊重清河县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适宜的保护方式及标准,对于当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

(二)水体功能规划

由于县域和县城两部分的水体功能重合,所以规划对水体功能全县统一考虑。水体功能的划分主要包括首位功能和其他次要功能的综合。

清河县域水体中有一处为水源地,即位于丰收四支渠与丰收五支渠之间的规划水源地水库;首位功能为行洪通道的有6条,均为江、河、干渠,其中包括清凉江、卫运河、丰收渠、清临渠、胜利渠和民兴渠;首位功能为景观游憩功能的水体主要位于清河县县城周边,由湖泊和支渠组成,包括北湖、清河湖、南湖、丰收一支渠、丰收二支渠和古运河;首位功能为农业灌溉的水体主要是各支渠,包括南李干渠、丰收三支渠、丰收四支渠、丰收五支渠、辛堤一支渠、辛堤二支渠。

(三)主要水体蓝线控制规划

规划水系以保留自然生态型河道为主,如清凉江河道多为自然生态型河道,规划策略为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保持河流的现有形态,在水系衔接的地段适当扩宽。

1、清凉江

现为季节性河流,水流极小,只有在输水或上游水库放水期间水流较大,规划以历史最大水量为标准划定蓝线范围,确定城市段蓝线宽度为110―120m。

2、北湖

位于清河生态园内,现已形成完整的水系框架,蓝线的界定主要根据现状水体驳岸确定,可适当的扩大水面,保证岸线形态的完整。规划水域面积为40.41ha,可蓄水量为150万m3。

3、清河湖

现状为景观游憩水体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以自然岸线为主。规划将向北、向西开挖扩大水面,规划水域面积为82.85ha,可蓄水量为250万m3。

4、古运河

为积极配合国家大运河申遗行动,进一步了解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清河段基本情况,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规划将清河湖西侧古运河段进行恢复性再现。古运河的恢复性再现不仅符合《清河县隋唐大运河勘探报告》的保护要求,而且对于提升清河县古城文化品质有着深远意义。古运河作为古城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确定蓝线宽度为100m。

(四)滨水区绿线、建筑控制线规划

1、绿线规划

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其范围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进行界定。绿线指在水体周边控制一定的区域,作为城市建设区与水体之间的缓冲带,通常称为绿化保护带,可减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维持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滨水空间的共享性。

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和水生态保护范围的陆域应纳入滨水绿化控制区范围;有堤防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为堤顶背水一侧堤脚或其防护林带边线;无堤防的江河、湖泊,其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沟渠的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m;城市公园内绿线与蓝线之间的面积不宜小于湖泊面积的50%,并不得小于30m和不宜超过250m。

2、建筑控制线规划

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并通过划定滨水建筑控制线进行界定。应根据水体功能、水域面积、滨水区地形条件及功能等因素确定。滨水绿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并明确该区域城市滨水景观的控制要求,统筹考虑区域建设与水体有机联系。一般不宜突破城市主干道;滨河滨湖道路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其建设控制线范围为该主干道临水一侧一个街区,不宜超过500m。

(五)涉水工程协调规划

涉水工程协调规划是指对给水、排水、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综合交通等工程进行综合协调,同时还应协调景观、游憩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内容。要求在城市水系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水系的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涉水功能设施之间的布局矛盾。一旦出现矛盾,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按照“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原则调整工程设施布局方案。

三、综述

通过完善城市水系布局,科学确定县域内水系的水体功能。制定水系保护规划,从水域、水源地以及水质保护三方面进行。提出岸线定义及划分要求,结合水系岸线现状和功能要求合理分配县城水系岸线。划定绿线、建筑控制线确定县城滨水区范围,从用地性质、交通、景观、建筑强度等方面对滨水区进行规划控制,并提出整体风貌控制要求。完善县城涉水工程建设,协调各项涉水工程设施之间与城市水系的关系,优化各类设施布局。确定近期建设期限、规划原则,并划定近期内建设重点。

参考文献:

1、滕书堂 北京市城市河湖水系现状及治理规划《北京规划建设》1999.1

2、高辉巧 张晓雷 熊秋晓 基于生态重构的城市河湖水系治理研究 《人民黄河》 2008 第5期

3、谷康 江婷 吉琳 景观生态学在扬州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规划师》 2005 第9期

作者信息:武毅娜 ,女, 1981年11月出生, 山西省长治人,工作于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上一篇:试论综合自动化水电站电气设备检修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几点可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