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心肺复苏体会(附102例分析)

时间:2022-05-18 09:15:36

急诊科心肺复苏体会(附102例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10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8%。结论 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等是CPR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心肺复苏;急诊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常见最紧急的危险状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救命技术,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尽管近十年来相继出台了三部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CPR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进展,但如何提高CPR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最困惑的问题。现就我科抢救的102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本院急诊科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2例,其中男72例,女30例,年龄16~89岁,平均48.9岁,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心血管疾病34例,车祸伤23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不明原因猝死9例,脑血管疾病7例,坠落伤5例,砸压伤5例,溺水4例,心肌炎2例,电击1例,酮症酸中毒1例。其中院外100例,院内2例。

1.2 心跳、呼吸骤停诊断标准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电图示室颤、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1.3 复苏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接诊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等复苏药物、室颤时行电除颤(单相波360J)、心电监护等。

1.4 复苏成功标准 心肺复苏后出现自主心律,触及大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90/60mmHg,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面色转红润,维持时间在30min以上。

1.5 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8%,其中院前发生者复苏成功7例,院内发生者复苏成功1例。

2 讨论

CPR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日常工作内容。急诊心肺复苏成功能给患者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及时规范的、高质量的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心跳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意识丧失,并在4~6min内人的大脑皮质细胞将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4~5min内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CPR可以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1],大量资料表明:4min内开始复苏者50%可成功,4~6min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min存活率仅4%,10min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本组资料显示,发生在院外的100例患者中仅有7例复苏成功(7%),而院内的2例中1例成功(50%)。根据目前的院前急救现状,院外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接受有效的CPR(医务人员进行)抢救绝大部分超过了黄金抢救时间(4~8min),而本组2例院内的患者均为侯诊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都在5min内给予有效的CPR。故普及社会公众的CPR知识,提高现场目击者的CPR水平,能够有效提高院外抢救的成功率。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再次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强调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

及早进行电除颤是复苏最有效的手段。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特别是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为心室颤动所致,而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2],在心跳骤停1min内进行除颤可将成功率提高到70%~90%,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本组资料中有64例患者进行了电除颤治疗,6例成功。我们接诊的院外患者,大部分来院时均已超过5min以上,故我们先进行胸外按压,当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时,立即给予电除颤(单相波360J),完成单次除颤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完成5个30:2周期的CPR(约2分钟)后检查循环状况,如仍存在室颤,则继续给予除颤。我们除颤治疗成功的6例患者中,有1例一次电击后恢复窦性心律,4例于二次电击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于六次电击后恢复窦性心律。由此可见早期除颤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心律的重要性。

合理应用复苏药物。肾上腺素为CPR的首选药物,我们在CPR中,常规使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若无效,每3~5min后重复用药。在除颤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可使室颤波由细颤变为粗颤,增加心脏对电击的反应性,提高电除颤成功率。胺碘酮可用于对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和缩血管药物等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初始剂量为300mg,用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随后可追加150mg[4]。我们资料中1例六次电击者,就是应用胺碘酮后除颤,恢复窦性心律。

尽管影响CPR成功率的因素众多,但通过总结本文资料,我们认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等是CPR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谢智慧,李建国,马璇岚.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39-840.

[2] Guideline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intemational on science[S].Circulation,2000,102(Suppl):22-370.

[3] 崔新民,冉住国,易代碧,等。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63.

[4] 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45-546.

作者简介:金冬林,男,(1974-),主治医师,江苏吴江人,任职于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一篇: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