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4所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时间:2022-05-18 08:59:07

贵州省4所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 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13-02

KAP of AID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YANG Ai-hua.Medical Faculty,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Guizhou, Guiyang(5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gnition of AIDS and relevant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000 students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the year of 2005. ResultsThe students got some ideas on the three infectious transmissions of AIDS, but they still had some wrong ideas of the non-infectious transmission of AIDS. Most of their knowledge came from media such as radios, TVs but less from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ost students had a strong desire for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nclusion Wid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is need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to enhance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behavior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tudents

【作者简介】 杨爱华(1962- ),女,贵州大方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健康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医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目前艾滋病在国内快速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强有力的遏制,且逐步向普通人群蔓延。有专家分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将达到1 000万,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对艾滋病的预防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和态度,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贵州省4所高校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大一和大二2个年级8个专业(非医学类)的学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有效率为89.00%。调查对象来自贵州省87个县、市。其中男生370人,占41.57%;女生520人,占58.43%。来自城市或城镇的学生360人,占40.45%;来自农村530人,占59.55%。年龄为18~25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艾滋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行为态度及相关知识需求等。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由学生独立完成,限时收回。全部数据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情况 见表1。

2.2 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 见表2。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低于二年级学生,如“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能否传播艾滋病”,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12%和90.12%;“与艾滋病人共用游泳池、浴池、马桶圈能否传播艾滋病”,一、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5.01%和82.54%。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女生回答正确率高于男生,如“不正常的性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和“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男、女生回答正确率分别约为84.24%和89.32%。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 调查得知,有70.24%的学生是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大众传媒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从学校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学生仅占29.76%,相对较少。

2.4 健康教育需求 91.0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的认知情况尚可,回答平均正确率达85%以上,这是令人欣慰的,说明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已基本了解,但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可能与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和自身学习能力有关。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轻吻、拥抱、共用游泳池、浴池等)的认知存在误区,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仅为43.82%,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相似,稍低于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说明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结果提示: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较差。虽然大学生在理论上了解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但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对某些能传播艾滋病的潜在危险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随便穿耳、纹身、美容、到非法医疗单位注射、拔牙和针灸等的回答平均正确率仅为61%,明显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对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回答正确率仅为43.26%,与郭建丽[1]、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91.8%和87.2%)差距甚大。提示必须对贵州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艾滋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

调查表明:新生与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可能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在中学阶段关注的重点是高考,忽视了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相对减轻,视野逐步开阔,对媒体关注程度增加,因此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普遍高于一年级新生。女生答题正确率高于男生,表明女性更关注生殖健康,更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贵州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教育也相对落后,有高中部的中学大多集中在县城或县城以上地域,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与城镇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差别不大,接受的健康教育大致相似,因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别。

91.02%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说明大学生渴望从学校获得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必要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生的求知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如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将健康教育纳入选修课程,还可利用校园广播、报刊专栏、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形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强化艾滋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艾滋病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学会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充分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壮年人群的蔓延十分重要和迫切,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的情况下,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好的疫苗[3],而学校是健康教育最适合的场所。

4 参考文献

[1] 郭建丽.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23-224.

[2] 琚腊红,汤后林,袁慧.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5-636.

[3]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72-176.

(收稿日期:2006-04-11)

上一篇:某市3196名未婚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下一篇:江苏省青少年吸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