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清洁煤技术保障能源与经济安全

时间:2022-05-18 08:21:39

推广清洁煤技术保障能源与经济安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煤炭进口国了。这再次给中国能源安全,中国的国民经济敲响了警钟。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中国煤炭工业必须要进行“绿色革命”,而清洁煤技术将为中国煤炭工业转型提供―次大好时机。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就曾说,中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5%,并且其比重逐年增加。因此,煤炭长期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产品。

但现在,一切发生逆转,由出口向进口的转变

目前,由于中国庞大的煤炭产量难以抵挡国内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其中,电力行业是国内耗煤大户。电力行业专家陆延昌预言,到2020年煤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比重仍会占到60%以上。中国把目标投向海外市场。2009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转变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1.03亿吨。

俄罗斯成为进口首选目标。据俄官方统计,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1209万吨,较2008年仅100万吨水平形成飞跃式的增长。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总量已达到600万吨,中俄煤炭交易的空间巨大。截至去年,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煤炭供应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2010年8月31日,中俄双方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25年的前5年,中国将从俄罗斯至少每年进口15007)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不少于2000万吨。而中国将为俄罗斯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

中国的石油在多年前,早已是严重依赖进口,这加大了中国石化行业的生产成本,并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如果煤炭也要依靠进口,这无疑会再次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在可靠的替代能源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对于中国煤炭工业来说,必须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这应该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对待。

清洁煤技术为何夭折

对于中国的煤炭工业和煤化工行业来说,除了煤炭进口加大企业成本之外,还面临着环保压力。当然。那些以电力、钢铁为代表的耗煤大户,也同样面临成本压力。此外,中国日益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对于中国煤炭工业来说,清洁煤技术无疑为其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一次转机。

清洁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清洁煤技术是当前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在我国,清洁煤技术并非新鲜事物。经过几十年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清洁煤技术在我国研究开发、示范及推广应用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在煤炭洗选、煤炭转化、清洁煤燃烧和污染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绩,如形成了近8亿吨的年选煤量和14.32万吨的煤制油产能。

但清洁煤技术为何没有取得产业化进步呢?究其症结,原因如下:

缺乏对清洁煤技术发展总体布局的政策和延续规划。《中国清洁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在199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但相关产业激励机制尚缺乏,没有明显的鼓励政策和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费力而没有利润的事情是不愿意去做的。

缺乏统一领导机构。国家煤炭工业部撤销以后,造成清洁煤技术推广利用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核心。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一些清洁煤技术项目重复建设、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差、一些需合作的技术或项目不能很好发展等问题。

清洁煤技术投资高、回收期长,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接受。而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对清洁煤技术推广和应用还未形成共识。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宣传推广也没有到位,影响了清洁煤技术的推广发展。

清洁煤技术的市场还不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清洁煤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多项技术,每种技术都应该有相关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规范。但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国家在立法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也远未完善,造成清洁煤市场管理紊乱,竞争力不强。

一些先进技术吸收和自主化未完成。一些急需的技术,如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煤炭液化等,目前还是处于引进和部分吸收状态,某些核心技术受制于发达国家。

破冰之旅

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煤炭工业“绿色,”转变,减少煤炭依赖进口局面呢?

在清洁煤技术方面,我国政策的缺失导致其产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化进程需要更为积极的政策护航。在政策上,国家加大对清洁煤技术利用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最好能在近期出台一些产业政策和规划细则,增强可操作性。1997年出台的《中国清洁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实施背景已发生变化,国家的规划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在资金上,建立净煤技术的资金融资渠道。清洁煤技术投入高、回收期长、重在环境效益。国家应该对这一块市场的融资需求高度重视,利用政策导向推动VC、PE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缓解促进清洁煤技术产业化资金瓶颈。国家在财税政策方面对采用清洁煤技术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参照新能源产业某些补贴标准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帮助企业建设和运行相应的设施。另外,对于那些积极采用清洁煤技术的企业,且做出明显环保和能效成果的,可以给予奖励。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技术和市场准入标准,各级人大也应开展相关监督法案的制定工作,适时出台管理法案,使得行业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有效地利用国际平台,开展国际合作。例如开展中日、中美煤炭领域技术合作。日本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清洁煤技术。早在1992年就规定,清洁煤技术是日本煤炭科研的重点。1995年在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内组建了一个“清洁煤技术中心”,专门负责开发21世纪的煤炭利用技术。其目标是在21世纪大幅度提高燃煤发电的比重,又不使排污超标。日本的清洁煤技术开发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一是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如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发电技术等。二是进行煤炭燃烧前后净化,包括燃前处理、燃烧过程中及燃后烟道气的脱硫脱氮、煤炭的有效利用等。

日本向中国积极转移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有广阔空间,有很多值得中国吸取、借鉴之处,如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包括选煤、型煤、配煤、水煤浆等;先进的煤炭转换技术,包括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多联产能源系统、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先进高效的工业锅炉和窑炉,民用炉灶等技术设备。发展和推广应用这些清洁高效用煤技术,提高这些技术设备在相应行业中所占比重,将提高煤炭使用的能源和经济效率,提高煤炭直接转换成电力的比重和效率,减少煤炭在终端部门的直接消费量,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减少相应设备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美国从清洁煤技术的研发、示范到商业化全过程,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制定了清洁煤技术应用未来发展路线图及实施步骤,美国《能源政策法》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采用先进清洁煤技术。这也值得中国借鉴。

目前,在全球经济、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中国发展清洁煤产业,势在必行。在2010年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清洁煤技术位列其中,这为中国煤炭工业的转向提供了有力机会。

上一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银行战略转型 下一篇:可持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