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依托校本研究推进课程实施

时间:2022-05-18 07:10:05

学校如何依托校本研究推进课程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多地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定位自己;教学中,师生之间多了沟通交流,多了师生互动;也多了电化投影、实验观察、物像模型等鲜活生动的教学情景。在学习方式上,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过,需要重视的是,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这些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着老方法;面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面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专业知能不足,难以适度、自如地驾驭教材,更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呢?笔者认为,作为新课程实施载体的学校,必须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立足本校,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上下功夫;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学科教研全员参与为主体,以骨干引动、新老带动、上下促动、整体推动为策略,以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为保障,全方位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通过校本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理念决定行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通过校本讨论等形式,将教师的思想理念统一到新课程的目标上来。要认真整合校内的教研力量和教学资源,搭建好校本研究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教师个人钻研和教师集体互动研究。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个人对新课程研究的引领。指导教师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备课环节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真正把功夫用在钻研教材上,静心凝神去研读教材,理解和驾驭教材,准确认识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难点,并从教法、学法上认真揣摩教学思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去构思设计教案;二是抓教学策略研究,明确“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原则,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上;三抓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结束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站点,要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教师在脑海中认真地去“精彩回放”,从反思的角度去审视、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疑难困惑,找出每节课的成功感悟或缺失原因,把教学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形成积极有效的整改对策,把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使每个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目标迈进。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集体研究的指导与统领。学科备课组作为校本研究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学校应真正发挥其研究的实效功能,强化教师主动参与群体教研的意识,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一条快捷通道,进而形成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自觉研究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在校本研究中的领军作用,让他们挑起教研大梁,负起教研责任,承担教研任务;有针对性地突出对教材、教法、学法、训练这几个方面的集体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真正有所收益。比如,研究学法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学习的自主意识、自我能力是如何引导的,学习效率又是如何提高的。再如,研究训练就要研究如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训练,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同时,学校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说课研究。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课前教师全员参与对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在学科教研组内进行说课汇报,让每一课的主讲人从教材的宏观背景和具体环节上,定位、分析,理解、把握有关的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广泛的说课研究。

二、通过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因此,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课堂是培养教师的最好阵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最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解决课堂“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依据新课程标准,构建“自主预习、互动讨论、探究发现”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抓知识的传授,更要抓能力的发展。教师侧重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提高思维的质量。以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引领,让每个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的课堂框架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操作成熟、得心应手。

三、通过校本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校本研究,要针对当前学校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开展,求得解决的办法。要针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研究拟用物象观察,物象记忆的思维训练方法、充分利用具体的图形、模型、实物、教具等课程资源来展示教学内容,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真切、具体,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要针对新教材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学习难的现状,研究拟用以观察体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兴趣入手,注重把知识学习拓展到课本以外的空间,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一种真实感和可信感,以此来改变学生厌学、难学的状况。

诚然,推进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多样的,这里只是从校本研究的角度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依然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课题,要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上一篇:浅谈如何教好差生 下一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