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u给中国的灵感

时间:2022-05-18 04:40:25

Hulu给中国的灵感

央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大概他们心里想的是,只要把电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就“自动占领了舆论阵地”。事情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在国内时就听过Hulu的大名。这是一家由NBC、FOX、ABC和Hulu创业团队于2007年创办的公司,得名于中文“葫芦”二字,在浏览器窗口内播放高清影视节目,短短几年就已经开始盈利,比起Youtube等现在还在烧钱的视频网站来说,可谓异军突起。但是由于节目授权原因,Hulu屏蔽了美国以外的访问(包括访问),因此在中国国内一直无缘亲见。

来美国以后,一直没有装有线电视,想起在国内看的美剧《别对我撒谎》(Lie to Me)第二季该开始了,上网一搜,果然这部FOX制作的剧集在Hulu上就有,大概在电视上播过的次日就可以看到。无需安装独立播放器,Flash格式,在浏览器内就可以直接看。清晰度不错,最高可以到480P,在3兆带宽的情况下很流畅。

Hulu的盈利模式还是靠广告,不过比传统的电视广告好玩的一点是,你可以选自己想看的广告类型。比如,我就选了慈善公益组织的广告。一集电视剧40多分钟,广告有六七个,每个都很短,还可以忍受。

不过看过之后,发现Hulu除了在版权上比较严格、所有节目都有授权外,和国内的优酷、酷6等视频分享网站在技术上并无多大不同。当然,让用户自己选择广告类型值得学习,当然更高明的,是像google那样根据用户观看的内容自动匹配广告。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虽说概念来自Youtube,但除了用户界面,经营上早已和Youtube分道扬镳。Youtube为了避免版权麻烦,直到现在仍限制普通用户上传的视频不得超过10分钟,是名副其实的微视频分享网站。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早就突破这个限制,国内外大片和电视剧屡见不鲜。目后只要解决了版权问题,再提高一下清晰度,和Hulu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但是,Hulu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社会网络功能。注册以后,你可以对播放的内容打分、评论、推荐,也可以根据别人的打分、评论、推荐寻找你感兴趣的内容。类似一个视频的豆瓣网。我就是在别人的推荐里发现了1980年代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英文版。津津有味看了它的第一集,搞清楚了铁臂阿童木的来历。上小学时是在新华书店门口的小人书摊看的《铁臂阿童木》连环画,那个书摊上唯独缺第一集。

不过,这方面它还没有另外一个在线音乐播放网站Pandora做的好。Pandora可以根据你现在听的乐曲风格,为你推荐你不知道的音乐或歌手,这对我这样于音乐一知半解、只是随便听听的人来说简直太好了,相信他们也是统计了许多诸如“点播这首歌的用户还点播了哪首歌”之类的信息,然后根据臭味相投的原则给听众推荐的。

图书、音乐、影视这样的体验性商品(这方面还包括中国馆子),口碑简直太重要了。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在Amazon买过一本书,但Amazon的图书评论、书单甚至“买过这本书的顾客还买过哪本书”、“浏览过这本书的顾客还浏览过哪本书”这样的信息倒是常常用一―在用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给Amazon贡献了不少偏好信息。当年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们曾经利用图书馆每本书后面的借阅签名判断一本书的重要性――如果你在一本书的后面看到都是这个领域里的牛人的名字,没错,这就是你的必读书。现在在Amazonk,这样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当然,无数匿名读者的购买和浏览行为也许没有专业学者的那么精准,但是我相信,配合精细的算法,从海量信息基础上过滤出的信息也差不到哪儿去――google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对于一本书、一首歌曲、一部电影,还有谁比刚刚看过的人更有资格评论它们呢?传统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对多、单向传播的过程,现在一提互动电视的概念,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互动就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好像只要电视节目能点播,电台、电视台接受观众的电话、短信,念一下受众的网络留言就完成了互动。其实,对体验性商品最重要的互动是受众之间的互动。国内各大新闻网站大都有新闻评论留言功能,到那些热点新闻的留言里看一下就会发现,亦庄亦谐、嬉笑怒骂、“盖楼”“拍砖”、不一而足,精彩程度往往超过新闻本身。

电视和互联网的结合点,没准更有前途的就在这里。电视要更多地挖掘互联网的社会网络功能,而并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传输功能。近日,中国央视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开播,在美国试了一下它的客户端Cbox,总体还是不错,中央台和地方卫视的大部分频道都有,可以选择高清播放,直播点播均可,大概用了P2P技术,也没有多大延迟。但最大的遗憾是客户端根本没有社会网络功能(连PPStream、PPlive那样粗糙的社会网络功能都没有),真是和看传统电视差不多,只是换台不是用遥控器,而是鼠标――但用鼠标换台哪有遥控器方便?

看来央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大概他们心里想的是,只要把电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就“自动占领了舆论阵地”。事情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目前这个做法,只要是家里有电视的,谁会费这个劲用鼠标换台看电视?当然,在看国内电视不方便的海外,有这个东西总比没有强,起码看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没问题了。

但假如央视的思想再解放一点,对新闻节目开放评论功能,对电视剧开放推荐功能,在电脑上看电视的吸引力将轻易超过在电视机上看电视。谓予不信,请看一下这些年网络对报纸的替代。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外,在网络上看新闻的动机还包括网络使得新闻更具有社会性――为什么有很多网民至今还习惯到BBS上看新闻?他的心态无非是要看大家认为重要的信息,而不是报纸编辑认为重要的信息。而很多新闻也是被转到论坛、博客,被一次次“顶”上十大,“顶”到首页后才真正获得了新闻性。这些年,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上一篇:城乡融合基点在于消费和权利 下一篇: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