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时间:2022-05-18 03:43:47

浅议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摘 要】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本文提出了多种尝试方法。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践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法 创设情景 设计问题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然而由于近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因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灵活组织教学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时,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由于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烦琐的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亲自去“做”,在“做”中学习、运用语言。

二、课堂上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比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教室内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让同学们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言,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在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辩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四、尽可能营造轻松的氛围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为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

据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上课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围者团团坐,相互交谈,也没有“不许做小动作”的批评。我有时也常采用这种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便于交流和讨论,还能互相学习。另外,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是营造轻松氛围的前提,要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是在共同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奇特甚至有点荒诞的想法或回答,此时,教师应保护、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切不可对其进行挖苦、讽刺、打击、嘲笑,从而培养学生有大胆说的习惯,在自由言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五、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扩大语文学科外延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自然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因此,语文学习,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我试着把语文学习搬到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内进行。基础训练“听话、说话”中有一个当小导游的内容,在指导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来到校园中,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校园。这不仅是对课文的实践运用,还为习作训练做了良好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应走向运用和交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体现小学语文的作用。

上一篇:如何为孩子们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 下一篇:创设情境 真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