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确保百姓消费安全

时间:2022-05-17 09:52:02

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确保百姓消费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历来都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近年来,黄冈市工商局从畅通申(投)诉渠道入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食品安全投诉难、维权难、索赔难等问题,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畅通申《投)诉渠道,让老百姓维权有门

针对食品安全维权力量不足、渠道不多、申诉不便、调解不易等问题,我们不断畅通申(投)诉渠道,加大食品安全消费维权力度,着力构建全方位应诉、接诉体系。

一是延伸“一会三站”维权网络。自2006年起,我们采取“政府主导、工商主管、群众参与、部门协助、舆论监督”等“五位一体”办法,通过请动政府大员、联动部门成员、发动农村社员、推动社会全员“四员上阵”,把“一会三站”(消协分会、农村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工商法律法规服务站)建在农民家门口,基本解决了农民投诉不出村、解决纠纷不出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已建立消委会分会131个,建立“三站”2521个。今年我们将“一会三站”进一步延伸,在每个消委会分会聘请多名食品安全监督员,监督工商部门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管理:在农村“三站”聘请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收集老百姓反映的无照食品经营户:聘请村民小组长担任食品安全信息员,及时报告当地病死家禽、家畜和水产品流向。这些“三员”既是情报员,又是协管员,为及时反馈食品动向,杜绝隐患食品流向市场、流向餐桌发挥了“千里眼”的作用。

二是做亮12315申投诉热线品牌。大力推进12315“五进”(进农村、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建设,市、县、乡三级统一安装了尾数为315的投诉电话。至去年底,全市12315消费维权网络总数达4541个,共受理咨询、申诉和举报1080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986万元。今年1月,针对现行的消费者拨打12315申诉举报电话由市局统一集中受理的方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我们本着“方便群众、服务基层、就近接诉、快速处理”的原则,将原由市局申投诉指挥中心统一接诉、受理的12315电话,前移到各县市区工商局辖区,各地拨打12315电话将直接由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局直接受理,减少周转环节,有效地提高了12315行政执法效能,方便了消费者申(投)诉。

三是筑强行风热线便民平台。借助市政府行风热线平台,把《行风热线》作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受理消费者申投诉的服务台,每月2号全天侯解答群众诉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去年6月5日,我们收到广播电台转来的反映英山县孔坊乡同乐商店出售过期啤酒的热线举报后,第一时间安排英山县工商局进行调查处理,当场没收过期啤酒162瓶,保障了群众身体安全。三年来我们共参与《行风热线》近30期,受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260多件(次),其中食品类投诉110余件(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二、创新监管方式。让基层人员执法有力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停征“两费”后基层一线人员工作的转型,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了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制。

一是落实驻店人员。对流通环节从事食品经营的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指派2人以上工作人员驻店监管:对零售店实行一人多店监管。我们先后对全市516个市场、超市指派驻店员1214人,16831个零售店指派驻店员869人。驻店监管工作实行“四定”,即定店铺、定人员、定标准、定责任,做到不漏一场、一市、一店。并将驻店员的基本信息、监管职责和商(市)场开办者、零售店经营者的自律责任上墙公示。

二是明确驻店责任。制定并实施了《黄冈市工商系统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安全驻店监管由县市局长负总责,驻店监管员、工商所(分局)长、县市局分管局长分别为第一、二、三责任人。驻店监管员落实“四查”职责,即定期清查驻店不合格食品、督促检查食品经营站建立“三合一台帐”、积极参与县(市、区)局组织的专项检查、加大对辖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市场巡查。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查处无照经营户473户。引导1150户办照,收缴和销毁问题食品12330公斤。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定并实施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责任场店内有无照经营的、过期变质或“三无”食品的、应下架未下架的食品等现象,对驻店监管员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发现食品经营者未建立“三合一台帐”的,对驻店监管员行政记大过处分:因驻店监管工作失职、渎职,造成责任区内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对驻店监管员给予开除处理。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我们分别对3个单位5名监管员给予通报批评,对5名驻店监管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构建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有效

食品市场繁杂浩大,我们认为,在监管进程中建立制度约束等长效机制,比进行具体的每件食品、每个项目的监管显得更加重要,也来得更加有效。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快速反应机制,让消费者安心。通过电视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坚持全天候服务,及时受理、分办、调处、督办。要求工商执法人员收到投诉后,城区15分钟、城郊40分钟、边远地区1小时赶到投诉地点,做到反映迅速、处置果断、公开公正,并且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去年9月下旬,“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坚决、果断、快速受理和处理消费纠纷,妥善协调退换奶粉问题,全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1937件,对全市14569家商场超市、市场、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全市下架退市奶粉共计4297,5公斤,为消费者退换奶粉1486公斤,使问题奶粉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自律机制,让老百姓省心。结合已经实施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对商品(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认真抓好流通领域商品(食品)监管事项制度的落实。先后引导食品经营行业建立了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入库自检、退市召回、质量承诺、质检员、投诉处理、鲜活食品质量厂场挂钩、入场经营资格审查及质量追究等十项自律制度。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去年以来,在全市11家大型超市(商场)开展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点,在农村确定382家食品安全放心超市和1556家食品放心店。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督查机制,让监管人员真心。变突击检查为经常性抽查,变明查为暗访,让监管人员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弦,真心实意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市局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成立5个食品安全督查组,每月不定期深入到全市各县、镇(办事处)。督查组自备干粮、自定时间、自定地点,对辖区内流动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暗访、抽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在全系统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今年1至3月份,我们先后3次对全市102个基层工商所(分局)监管辖区进行明查暗访,开展专项督查2次,集中检查4次,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食品安全责大于天,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随着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将进一步明确,监管领域进一步细化,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按照“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程序规范、依法行政”的要求,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水平,与其他职能部门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共筑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一篇:美国专利联营反托拉斯审查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下一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误区及思考